黄轩亲述:《蛟龙行动》水下训练有多“魔鬼”?
黄轩亲述:《蛟龙行动》水下训练有多“魔鬼”?
“这是我拍戏以来,训练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我拿到《蛟龙行动》的剧本时,我就知道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这次的故事从陆地转移到了深海,水下战斗场面成为最大看点之一。为了呈现出最真实、最震撼的视觉效果,我们整个剧组都经历了近乎严苛的训练。
我们的训练并非普通的潜水课程,而是军事级别的专业训练。导演林超贤对真实性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他希望我们能够在水下自由行动,甚至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的训练课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在挑战身体的极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袭式教学”。教练会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拔掉氧气罐,摘掉面镜,让我们在黑暗中寻找方向。这种训练方式虽然残酷,但确实有效。它让我们学会了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迅速调整心态应对危机。
经过几个月的系统训练,我们所有人都拿到了专业潜水证书。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实拍过程中,危险和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蒋璐霞在一次拍摄中险些缺氧窒息,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我氧气瓶里一点气都没有了,吸了三大口水。身上的装备浸水后有70多斤,我往外逃但发现根本没有力气,那种恐惧感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起鸡皮疙瘩。”
韩东君的经历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需要在身负90斤装备的情况下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在潜艇内部复杂的环境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管路电线,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有一场戏,他的枪被卡住了,他回忆说:“我想挣脱出来,大概得有二三十秒钟,导演也没喊‘cut’。我当时就知道导演其实想要的是真实,他不想一切太顺利。因为真实的作战环境充满未知,必然会遭遇各种困难。只要导演没喊‘cut’,我们就要继续演下去。”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贯穿于影片的每一个拍摄环节。导演林超贤更是亲自下水拍摄,他扛着摄影机在冰冷的水中一拍就是一天。这种敬业精神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加投入地完成每一个镜头。
为了这部影片,剧组耗时17000小时,搭建了4艘1:1的潜艇模型。这种规模和投入,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沙漠到深海,林超贤导演再次用“拼命三郎”的态度,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蛟龙行动》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军人热血与荣耀的电影。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担当。大年初一,让我们一起在银幕上见证这场深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