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全球首个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全球首个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

引用
5
来源
1.
http://www.zaodx.com/sys-nd/3273.html
2.
https://sumcch.cn/mobile/newsinfo.asp?cxid=44943&cxsortid=244
3.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28804
4.
http://www.ioncologygi.com/index/article/detail?id=1870
5.
https://gdpmaa.com/News/Details?id=83dc32d0-09f0-4702-817d-a5ea7f4f876b

2024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传来重磅消息:由该院专家团队主导研发的全球首个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产品“思博士®”正式发布。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食管癌早筛早诊的技术空白,更为我国乃至全球食管癌防治工作开辟了全新路径。

01

食管癌防治形势严峻,传统筛查面临挑战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高达22.40万,死亡病例18.75万,几乎占全球发病和死亡案例的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内镜筛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首先,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患者体验较差,导致依从性较低。其次,我国内镜医疗资源严重不足,《2020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调查报告》显示,每100万人口仅拥有5.29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此外,内镜检查对操作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

02

基因甲基化检测:食管癌早筛新突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团队历时多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基于基因甲基化检测的食管癌早筛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能够精准识别食管癌风险,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非侵入性:仅需5ml血液样本,无需插管,患者接受度高
  • 高准确性:检测性能优异,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临床要求
  • 操作简便:易于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 早期预警:可发现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病变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主任指出,这一创新技术为食管癌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适合用于大规模人群的初筛。通过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以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再结合内镜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构建起更加高效、人性化的筛查体系。

03

创新技术助力,构建食管癌防治新体系

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出现,为我国食管癌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建议,该技术可优先应用于以下场景:

  1. 高危人群筛查:针对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消化道症状的人群,可将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2. 基层医疗机构:在内镜资源有限的地区,可先用基因甲基化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3. 补充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检查结果不确定的病例,可借助基因甲基化检测提高诊断准确性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表示,未来将推动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与现有筛查体系的深度融合,形成“初筛-精筛-确诊”的三级防控网络。同时,还将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筛查效率和精准度。

04

权威机构引领,推动食管癌防治新发展

作为国家癌症中心所在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食管癌防治领域持续发挥着引领作用。医院不仅主导了《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的制定,还积极推动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推广。

在2024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学术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指出,未来将通过整合食管癌委员会平台,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食管癌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同时,还将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资源配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食管癌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全球食管癌筛查指南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基因甲基化检测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食管癌的早诊早治率将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得到更好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