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专利狙击:企业如何应对?
科创板专利狙击: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科创板上市,专利狙击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所谓专利狙击,是指在企业提交上市申请后,竞争对手或抱有其他目的的企业或组织以阻止或拖延该企业成功上市为目的,对其提起专利侵权之诉或专利权属纠纷之诉,或者针对该企业招股说明书中载明的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这种行为可能会对拟上市企业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其上市进程的终止。
专利狙击的常见手段和目的
专利狙击的主要手段包括:
- 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狙击方会指控目标企业侵犯其专利权,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 专利权属纠纷:质疑目标企业的专利所有权,引发法律争议
-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针对目标企业招股说明书中载明的专利,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专利狙击的目的通常有:
- 获取高额和解金:通过诉讼施压,迫使目标企业支付和解费用
- 压低企业估值:在上市关键时期制造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信心
- 获取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法律手段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企业应对专利狙击的策略
面对专利狙击,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
提前进行专利布局和风险评估:在上市前,企业应对自身专利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专利威胁。
建立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专利申请、维护、监控和应对机制。定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情况。
专利规避技术:通过重新研发、设计产品或产品中的某些特征,使其具有差异化的特征,以区别于风险专利的技术方案。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规避专利侵权的风险,本质上仍然属于一种研发行为。
积极应诉和反诉:一旦遭遇专利狙击,企业应积极应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身专利的有效性和产品的合法性。在必要时,可以对狙击方提起反诉,指控其恶意诉讼。
寻求专业法律支持:在应对专利狙击的过程中,企业应寻求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的支持,确保在法律框架内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汉邦科技的专利纠纷
汉邦科技是一家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目前身背两起专利侵权诉讼案,涉案金额上千万元。在其中一起诉讼中,一审法院已判决汉邦科技赔偿对方经济损失340万元。作为一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专利都是监管重点关注的要点,历史案例中拟上市企业因专利纠纷导致上市进程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汉邦科技的专利纠纷或成为其IPO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专利法》第九条的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遵循先申请原则。若多人就同一发明申请专利,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申请者。此外,《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强调专利发明人应是对发明创造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当遇到专利重复问题时,若为同日申请,申请人需协商解决,可选择共同申请并共享专利权,或由一方获得专利权后给予其他申请人免费实施许可或其他补偿。若非同日申请,则以申请日为准判断先后,邮戳日期也可作为依据。
结语
面对专利狙击这一挑战,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遭遇专利狙击时,企业应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展示自身的硬实力,调整监管方和投资者的预期,最终实现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