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并购中国重工,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船舶并购中国重工,重塑行业格局
9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预案出炉,两大千亿市值的巨轮合并的更多细节呈现。这是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交易金额高达1151.5亿元。两大造船巨头的合并,不仅改变了两家企业的命运,更是对整个造船业乃至国防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与目的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为我国舰船装备领域核心企业,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整合科研生产体系,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两家公司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此次重组旨在完成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
并购细节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次方案条款充分尊重了双方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权益,为后续实现“1+1>2”成功合并奠定了基础。本次合并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换股吸收合并中,中国船舶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成交金额,根据“交易金额=中国重工换股价格×中国重工总股本”,交易金额为1151.50亿元。
经合并双方协商确定,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37.84元/股。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5.05元/股,并由此确定换股比例。由此计算,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的换股比例为1:0.1335,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
无论是中国船舶37.84元/股的换股价格,还是中国重工5.05元/股的换股价格,均高于停牌前双方的股票价格。结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过去两年的股价收盘表现,目前双方的换股价格设置也均高于各自股票过去两年85%以上交易日收盘价。因此,目前换股价格对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股票价值均给予了充分肯定,体现了合并双方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为44.72亿股,中国重工总股本为228.02亿股。若不考虑合并双方后续可能的除权除息等影响,按照本次换股比例1:0.1335计算,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30.44亿股。
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20.07亿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37.05亿股,控股比例为49.29%,为存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中船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
影响与意义
此次重组将打造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通过整合船舶制造、维修业务,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两家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资产分别为1743.42亿元、2019.74亿元,合并后将形成更大规模的造船巨头。
业务协同与技术实力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形成了涵盖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机电设备等船舶总装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体系。中国船舶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等国际知名造船企业,中国重工则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国内顶级造船企业。两家公司在军民用产品领域持续推出全球领先的产品,技术实力雄厚,具备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未来展望
合并后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预期此次重组将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的资本市场贡献“船舶”力量。此次重组旨在完成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关于做优做强国企主责主业提出的要求,解决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之间在总装业务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各成员单位专业化体系化协调化发展,实现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