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袁牧之电影《马路天使》的创新之处
吴悦:袁牧之电影《马路天使》的创新之处
《马路天使》是袁牧之导演于1937年创作的一部经典电影,由赵丹、周璇主演。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更以其独特的选角眼光、创新的音乐叙事和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独特选人眼光造就的成功
《马路天使》的成功离不开袁牧之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在选角方面,袁牧之展现了非凡的眼光和胆识。他选择让在艺华影片公司一直扮演丫环角色的周璇和从未上过银幕的舞台演员赵慧深担任影片的主要角色小红和小云,与已在影坛享有盛誉的赵丹、魏鹤龄搭档。这种新老搭配的组合十分得当,演员之间的默契合作使得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音乐叙事的应用
在音乐运用方面,《马路天使》同样展现了创新精神。导演特别为歌女小红选择了《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两首歌曲。这两首歌不仅成功塑造了小红的形象,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例如,在影片中小红演唱《四季歌》时,画面通过闪回展现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和流亡的经历,将时代背景、人物经历、悲惨命运和心理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天涯歌女》在影片中两次演唱,分别展现了小红和小陈的甜蜜时光以及矛盾时刻,通过音乐的变化展现了人物情感的转变。
正如苏珊·朗格所说,音乐与特定的情感表达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固定的集体无意识联系。《马路天使》通过音乐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部电影完全具备有声片的四要素:对白、歌曲、音响及配乐,且声音和影像配合协调、相得益彰,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有声片的最高成就。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马路天使》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悲惨的命运,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影片没有采取纯纪实的手法,而是写了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尽管影片中没直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但是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影片通过开放式的结局,使得电影的深层次力量得以进一步延展。例如,小云最终含恨死去,但杀人凶手和帮凶们的结局到底如何?老王面对惨淡生活怎么办?小陈、小红夫妻俩虽逃离了流氓魔爪,但他们于旧社会这潭污水里最终又能何去何从?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设置,迫使观众们最终返回影片设置的环境中,来参与、兴味、思考、填补及至充实影片有意抛出的种种现实性困惑与可能。
意大利著名影评家卡西拉奇将《马路天使》堪称为一个“奇迹”。我国著名新闻纪录片导演贾樟柯将它美誉为“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珍品”。乔治·萨杜尔先生曾不无惊讶地写道:“谁要是看过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如果不知道该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个对法国电影一无所知的年轻导演之手.他一定会以为这部影片直接受让·雷诺阿或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马路天使》是电影这门艺术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而创作出的作品,影片袁牧之的现实主义电影观念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他没有刻意丝毫不差的去表现生活,却往往能展现出一种生活实感之外的状态,让人能够联想到宏观的社会背景,从而感知影片真谛。袁牧之不愧为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这些精神与知识是无价的,同样也是我们需要继承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