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SN研究速递丨肾病的新型检查、诊断和风险分层方法
2024 ASN研究速递丨肾病的新型检查、诊断和风险分层方法
导读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较高,但知晓率较低,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是CKD晚期或终末期肾脏病。检查和诊断较为复杂相关。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可能有效管理CKD。因此,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查、诊断CKD以及对CKD进行风险分层就是肾脏病医生关心的问题。
2024年10月24至27日,2024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ASN Kidney Week)如期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在本次大会中,有许多关于肾病检查、诊断和风险分层的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诊断肾病,并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本文精选4篇研究,分别探讨了,肾脏病理病变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饮食+基因评分与新发CKD之间的关系;不同GFR之间的差值与CKD进展的关系;血浆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与肾衰竭之间的关系。
肾脏病理病变与eGFR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
准确预测eGFR下降和肾衰竭风险对肾脏疾病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肾脏疾病风险分层主要依据为人口学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吗?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22年的韩国顺春乡大学首尔医院。两名肾脏病理医师对肾小球硬化、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动脉硬化进行了检查。以评估上述病理学改变对eGFR降低≥30%风险方面的价值。
研究结果
总计入组491例患者,183例(37.3%)患者的eGFR下降≥30%。包括人口统计学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多变量模型分析显示肾小管萎缩>50%(HR = 2.74;95% CI,1.684.46;P<0.001)和间质纤维化>50%(HR = 2.09;95% CI,1.313.34;P = 0.002)与eGFR下降≥30%独立相关。此外,结合临床数据和肾脏病理学证据,可以显著提升对eGFR下降≥30%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论
将慢性肾脏变化的组织病理学评估纳入临床信息可显著改善eGFR下降的预后评估。这提示,应考虑对慢性肾脏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以改善肾脏疾病患者的风险分层。
饮食+基因评分与新发CKD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
PURE评分是一种专门新型饮食模式,与传统饮食干预,其可行性更高。但是这种新型饮食模式与CKD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而且与既往其他健康饮食模式(如DASH、地中海饮食)相比,其有效性如何还尚无定论。因此我国的侯凡凡院士特带领团队分析了相关数据。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179,569例基线时无CKD且有完整饮食数据的参与者。PURE评分是基于6种食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鱼类和乳制品)的摄入量进行计算,评分为6~30分。研究终点为新发CKD。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12.1年,4822例参与者发生了CKD。PURE评分与新发CKD呈负相关关系(PURE评分每增加1个五分位数:HR = 0.92;95% CI,0.900.94)。PURE评分<14分,且遗传风险高的参与者,其新发CKD的风险较高,PURE≥14分,且遗传风险较低的参与者其新发CKD的风险显著较低(HR = 0.46;95% CI,0.420.51)。无论DASH、aMed、AHEI-2010、hPDI水平如何,以及CKD的遗传风险如何,PURE评分与新发CKD均呈负相关(交互作用P值均为>0.05)。在降低CKD风险方面,既往其他健康饮食模式(如DASH、地中海饮食)均未显著优于PURE评分(HR = 0.91~0.96)。
图1 PURE评分(A)与组成(B)与新发CKD之间的关系
图2 PURE评分和遗传易感性与新发CKD风险的联合关联
研究结论
PURE评分高与CKD风险低相关,提示饮食干预在CKD预防中的重要性。
不同GFR之间的差值与CKD进展的关系
研究背景
eGFR和测量GFR(mGFR)都是检测肾功能的常用指标,但常常会出现显著差异。目前,并不清楚GFR的差值较大与CKD之间有何临床意义。
研究设计
利用慢性肾功能不全队列研究(NIDDK研究,一项由CKD患者组成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了1423例有mGFR(碘酞酸盐尿清除率)检查结果的参与者数据。并使用CKD-EPI 2021方程计算参与者的eGFR。GFR差值较大为eGFR与mGFR之间的差值绝对值>15%。我们使用Fine-Gray子分布风险模型(死亡为竞争风险)评估了较大误差与结局之间的关联,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死亡和首次发生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和贫血。所有模型均针对年龄、性别和人种/民族进行了校正。
研究结果
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岁,44%为女性,37%为黑人。776例(55%)的参与者存在较大误差,其中428例(30%)患者的mGFR>eGFR,242例(17%)患者的eGFR>mGFR。eGFR>mGFR的患者通常为白种人或西班牙裔,合并糖尿病,收缩压和BMI较高。mGFR>eGFR与较低的死亡(HR = 0.73;95% CI,0.650.82)、高磷血症(HR = 0.68;95% CI,0.490.94)、贫血(HR = 0.84;95% CI,0.73~0.97)的发生风险较低相关,此外,患者发生肾衰和高钾血症有降低的趋势(表1)。相反,eGFR>mGFR则与肾衰、贫血、死亡、高磷、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表1)。偏倚eGFR-mGFR每增加10ml/min/1.73㎡,则死亡发生风险显著增加22%,肾衰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9%、高钾血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20%、高磷血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8%和贫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8%
表1 mGFR与eGFR差值和终点之间的关系
*备注:mGFR>eGFR定义为mGFR>1.15×eGFR;mGFR<eGFR定义为mGFR<0.85×eGFR;*为P<0.001;*P<0.05。
研究结论
对于mGFR与eGFR相差较大者,mGFR更能显示出其真实的肾病进展风险与合并症发生风险。
血浆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与肾衰竭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
血浆α1-抗胰蛋白酶水平(AAT)缺乏者患有CKD的比例较高,既往研究提示AAT与肾脏纤维化相关。因此,AAT水平可能反映了CKD患者发生肾衰的风险。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全国(法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263例CKD 2~5期患者。采用ELISA (Bio-techne, DY1268,正常范围0.9 ~ 1.8 g/l)集中测定基线血浆AAT。我们利用病因特异性Cox模型估算了肾衰的HR,肾衰的定义为开始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并针对人口统计学、eGFR、白蛋白尿、白蛋白、血红蛋白、CRP、心血管合并症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利尿剂、甾体类和激素的使用进行了校正。
研究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SD)为66岁(±13岁),34%为女性。平均eGFR为35 (+13)ml/min/1.73㎡,中位AAT (q1 ~ q3)为1.49 g/L(1.23~1.80)。中位随访5.8(5.4 ~ 6.3)年,563例患者发生肾衰。AAT和肾衰之间的关系呈U形(图3)。基线AAT低于0.5g/L时,肾衰的校正HR为1.33(95% CI,1.02 ~ 1.73)),而基线AAT较高于0.5g/L时,肾衰的校正HR为1.45(95% CI ,1.10 ~ 1.92)。
图3 AAT水平与肾衰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
血浆AAT水平与肾衰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提示低基线血浆AAT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与抗炎AAT的相对失衡。目前,补充AAT仅用于治疗严重的遗传性AAT缺乏症,但其治疗是否有助于纠正AAT水平,并可能保护CKD进展为肾衰的风险,尚需临床研究加以阐明。
参考文献:
1.SA-PO1111,2024 ASN kidney week abstract.
2.TH-OR38,2024 ASN kidney week abstract.
3. TH-PO1019,2024 ASN kidney week abstract.
4. SA-PO1105, 2024 ASN kidney week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