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胃日科普:方秀才教你守护胃健康
国际护胃日科普:方秀才教你守护胃健康
4月9日是第19个“国际护胃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方秀才,为大家带来关于胃健康的权威科普。
专家解读:胃病防治的科学认知
方秀才医生在功能性胃肠病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方面。她参与修订了“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并负责多项相关科研项目。在她看来,当前大众对胃健康的认知存在不少误区,这些错误观念可能会影响胃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破除误区:这些胃健康谣言别再信
误区一:胃酸过多是胃病主因
真相:胃酸过多确实可能导致胃痛、胃炎,但胃酸过少或胃黏膜受损同样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由于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误区二:吃饭时喝水影响消化
真相:适量饮水不仅不会影响消化,反而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人体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误区三:吃辣会导致胃溃疡
真相: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已经受损的胃黏膜,加剧胃痛等症状,但它并不是导致胃溃疡的直接原因。胃溃疡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
误区四:空腹吃水果能减肥
真相:空腹吃水果并不会直接导致减肥。体重管理的关键在于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平衡。如果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消耗,即使是以水果为主食,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误区五:胃不好就不能吃冷饮
真相: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适量食用冷饮并不会对胃造成伤害。然而,如果本身存在胃寒、胃炎等胃部疾病,食用冷饮可能会加重症状。
误区六:饭后立即躺下有助于消化
真相:饭后立即躺下实际上不利于消化。这是因为平躺姿势会使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道,引起烧心感或其他不适。
误区七:喝粥能养胃
真相:喝粥确实是一种温和的食物选择,容易消化且不易刺激胃黏膜。但长期单一依赖粥作为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误区八:胃痛时应该忍着不吃东西
真相:胃痛时完全不吃东西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适度进食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尤其是选择一些易消化、温和的食物。
误区九:胃病患者不能吃肉
真相:胃病患者可以适量吃肉,但应选择易消化、低脂肪的肉类,如鸡胸肉、鱼肉等。高脂肪的肉类可能会加重胃部负担。
科学保健:守护胃部健康的实用建议
合理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保持健康体重。
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运动;管理压力;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药物。
定期检查:如果出现持续性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自行随意服用止痛药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药物。
专家提醒:科学认知是关键
方秀才医生强调,了解并纠正这些关于胃的常见误区,对于维护我们的胃部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的胃不仅需要合理膳食的支持,还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作为辅助。如果你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国际护胃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胃健康,用科学知识守护我们的消化系统,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