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展览:东方哲学的光影盛宴
“日月光华”展览:东方哲学的光影盛宴
“日月光华”展览正在上海久事美术馆举行,作为2024年度收官大展,此次展览汇聚了近60位全球知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通过“天、地、人”三个篇章,展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哲学思考。
展览主题“日月光华”寓意深远,它不仅描绘了宇宙间最为绚烂与深邃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展览中,“日月光华”被赋予了多重解读:它既是艺术家们对宇宙、自然、生命等宏大主题的深刻思考,也是他们通过艺术语言对东西方哲学、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独特诠释。
天:宇宙的无垠与神秘
展览的第一篇章以“天”为主题,艺术家们以日月星辰为灵感,运用光影、色彩与形态的变化,勾勒出宇宙的无垠与神秘。在黑色的展厅空间内,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余友涵、申凡等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万物萌动的世界。对面则是朱德群、赵无极、罗马尼亚艺术家丹尼尔·克诺尔的三件作品,分别呈现“红黄蓝”三色,象征着世界开始有了光,有了色彩。
这一部分的展品还包括保罗·塞尚的水彩画《两棵松》和乔治·莫兰迪的油画作品《花》。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思考。
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览的第二篇章以“地”为主题,草木山川、自然万物成为艺术家笔下的主角。张洹的作品《冈仁波齐10号》用香灰制作而成,描绘的是朝圣之地——冈仁波齐,呈现出人的信仰,以及蕴含的时间沉淀。
这一板块还展出了保罗·塞尚的水彩画《两棵松》。策展人童雁汝南表示,这一板块聚焦草木,还因为他发现繁体的“艺”字,即一个人手捧植物。“艺术其实就是人对植物的崇拜,植物扎根大地,是天地之间对话的通道,这也是艺术的意义。”
人:复杂的社会面貌与深刻洞察
在“人”这一篇章,艺术家们聚焦于人类社会的复杂面貌,探讨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出对生命、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这一部分的展品包括罗德尔·塔帕雅的《风暴鸟》、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的《展示肖像》等,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融。通过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深度合作,展览深入挖掘了东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价值。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展览更加凸显了东方哲学观对于艺术家与世界关系反思的重要性,鼓励观众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审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与社会现实。
“日月光华”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2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感受这场集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