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央视春晚小品变迁:从赵本山到沈腾,你最爱哪一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央视春晚小品变迁:从赵本山到沈腾,你最爱哪一代?

引用
新浪网
15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4/doc-inefzmwk4198722.shtml
2.
https://bk.taobao.com/k/chunwan_1529/2563ca596c4203a53983e058db5273d6.html
3.
https://www.sohu.com/a/757419019_121284943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GCMK2K05560Y7X.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A4%AE%E5%B9%BF%E6%92%AD%E7%94%B5%E8%A7%86%E6%80%BB%E5%8F%B0%E6%98%A5%E8%8A%82%E8%81%94%E6%AC%A2%E6%99%9A%E4%BC%9A/23286677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10A01E0100
7.
https://www.sohu.com/a/850232113_122033970
8.
https://www.xiazaitool.com/bz/5033.html
9.
https://www.shunlongguolv.com/xjmx/9232.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4%AE%E5%B9%BF%E6%92%AD%E7%94%B5%E8%A7%86%E6%80%BB%E5%8F%B0%E6%98%A5%E8%8A%82%E8%81%94%E6%AC%A2%E6%99%9A%E4%BC%9A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4%AE%E5%BB%A3%E6%92%AD%E9%9B%BB%E8%A6%96%E7%B8%BD%E5%8F%B0%E6%98%A5%E7%AF%80%E8%81%AF%E6%AD%A1%E6%99%9A%E6%9C%83%E7%9B%B8%E9%97%9C%E7%88%AD%E8%AD%B0
12.
https://m.10jqka.com.cn/20250124/c665702911.shtml
13.
https://www.douyin.com/zhuanti/7463012880074459136
14.
https://k.sina.cn/article_5318876961_13d079f21001025lc7.html
15.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spring-festivalg-gala-development-post-21832/

央视春晚小品自1983年首次亮相以来,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春晚小品经历了从“大众狂欢”到“社会评论”再到“国家代言”的形象演变,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01

大众狂欢:小品的黄金时代

1983年,央视春晚首次采用现场直播形式,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也由此登上历史舞台。早期的小品以营造全民节日气氛为主,内容轻松幽默,贴近百姓生活。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开创了春晚小品的先河。这个作品通过一个简单的误会——导演要求演员吃面条直到满意为止,展现了小品的魅力。陈佩斯夸张的表演和朱时茂一本正经的配合,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对黄金搭档。

1990年,赵本山与黄晓娟合作的《相亲》让这位东北笑匠一炮而红。赵本山独特的东北方言、滑稽的动作和机智的对白,让他迅速成为春晚的常客。1994年的《老拜年》、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等作品,都成为了春晚的经典之作。

02

社会评论:小品的成熟期

进入90年代中期,春晚小品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重要载体。

1995年,赵本山与范伟合作的《如此包装》通过一个戏曲演员被“包装”成流行歌手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盲目追求时尚、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赵本山那句“你这是干啥呢?”成为了年度金句。

2001年的《卖拐》系列更是将赵本山的喜剧艺术推向了高峰。通过一个骗子如何一步步“忽悠”一个正常人买拐杖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

03

国家代言:小品的新使命

进入21世纪,春晚小品开始更多地承担起传递时代主旋律的任务。小品不仅要让观众笑,更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沈腾和马丽的组合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带来了小品《今天的幸福2》。沈腾独特的嗓音和马丽的机智反应,让这对搭档迅速走红。2014年的《扶不扶》通过一个老人摔倒是否应该扶的问题,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议。

2023年的《坑》则将目光对准了“躺平式干部”,通过沈腾的精彩演绎,让观众在笑声中认识到不作为的危害。这个作品还得到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关注和肯定。

04

赵本山VS沈腾:两代喜剧人的传承与创新

赵本山和沈腾,可以说是春晚小品两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赵本山以东北方言和独特的喜剧天赋著称,善于通过讽刺和幽默反映社会现象。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沈腾则代表了新一代的喜剧人。他受过专业的戏剧训练,表演更加细腻和精准。沈腾的作品更多地聚焦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语言更加犀利和直接。他的“郝建”系列角色,已经成为春晚新的经典。

05

春晚小品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春晚小品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春晚的收视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是,春晚小品也在积极求变。比如,更多地融入了科技元素,尝试用VR、AR等新技术增强舞台效果;同时,也在努力吸引年轻观众,邀请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演员参与演出。

央视春晚小品的变迁,不仅是一部中国喜剧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它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无论是赵本山的东北幽默,还是沈腾的都市诙谐,都成为了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你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春晚小品呢?是赵本山时代的乡土幽默,还是沈腾时代的都市诙谐?或者你有其他更喜欢的演员和作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