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人间逢小年,万事皆如愿
小年:人间逢小年,万事皆如愿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春节的序幕正式拉开。不同地区的小年日期有所不同,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不仅是祭灶、扫尘、贴春联的时节,更承载着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小年,是一首春之声的舞曲,是欢畅喜宴的头道佳肴。
小年,是一阙秀美诗歌的序幕,是拉开帷幕后的惊喜。
民间有谚语道: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割大肉,
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了今夜,
大年的喜庆气息如宣纸泼墨,
一下子洇散开来,
大街小巷都张灯挂彩,
忙碌地筹备除夕夜。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在国内不同地方,小年的日期不太一样。
据萧放考证,北方多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
比如,流传颇广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便明确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范成大的诗中,详细说明了宋代的祭灶神场景,可谓十分详细,趣味横生。大意是:古人传说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要向天庭报告人间事。
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南北小年不同日,还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
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无论如何,小年拉开序幕后,人们正式开始“忙年”:打扫屋子,准备新年团圆饭的各种食材。
丨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丨
对于每个远离他乡的游子来说,
小年的到来是一个温柔的提醒,
它告诉你,
该回家过年了。
小年小团圆,
从这一天起,
远方的游子踏上归途,
家中的亲人张罗起过年。
从这一刻起,
我们的心都向着同一个方向,
我们的爱都奔向同一个家,
无论路途多遥远,
心儿已经在团圆,
今天正是小年,
望人间小团圆。
日子总在忙碌中流逝,
转眼又到小年,
过年的香风酒味越飘越浓,
春节的步伐越迈越快,
时光依旧静美,
流年依旧芳华。
小年小年,
过了今天就是明年。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日子匆匆而过,
仿佛就是一瞬间,
旧的一年即将跟我们说再见,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停下忙碌的脚步,
欢欢喜喜迎新年。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
一年辛劳,一年风雨,
只为岁末的团圆喜乐。
新春在路上,
团圆也在路上,
就让我们静静期盼,
这一年中最温暖的日子。
祝你小年好运,
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