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沧桑巨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沧桑巨变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1828152_120012547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经历了深刻变革,既闪耀过余晖,也显露出衰败的征兆,共同勾勒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复杂图景。

一、政治:集权巅峰与腐朽暗流

明初,朱元璋力挽狂澜,结束元末乱世,建立起高度集权的大明王朝。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皇权空前强化,意图将权力牢牢攥于掌心。朱棣设立内阁,起初为皇帝顾问班子,后逐渐权重,却始终在皇权阴影下运作。地方上三司分权,相互制衡,确保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掌控。

然而,到明朝中后期,政治生态急转直下。皇帝怠政,如嘉靖帝痴迷修仙、万历帝数十年不上朝,使得内阁首辅严嵩、张居正等权臣代行皇权,官场贪腐成风,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盛行,“东林党争” 更是耗尽朝廷元气,政务荒废,政令不通,为明朝覆灭埋下隐患。

清朝入关后,承继明制并深化集权。雍正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大臣沦为跪受笔录的执行者,封建专制达到顶峰。但盛极而衰,晚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列强坚船利炮下破绽百出。官场因循守旧,官员贪污腐败肆无忌惮,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巨额贪腐,到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卖官鬻爵公开化,已然病入膏肓。面对内忧外患,政治改革屡屡受挫,戊戌变法百日夭折,揭示出封建体制已僵化腐朽,无力自救。

二、经济:繁荣表象与危机隐忧

明清经济有过蓬勃发展。明朝农业上,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养活更多人口,为经济腾飞奠基。手工业分工细化,江南丝织业、景德镇制瓷业闻名遐迩,产品远销海外。商业都市崛起,北京、南京、苏州热闹繁华,徽商、晋商纵横天下,白银大量流入,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纺织业悄然出现,雇佣关系产生,冲击传统自然经济。

但清朝以来,封建经济弊端尽显。重农抑商政策依旧严苛,商业发展受限,新兴产业难产。闭关锁国政策更是致命一击,仅广州一口通商,海外贸易萎缩,错失工业革命浪潮。列强商品倾销,传统手工业衰败,白银外流,经济陷入困境,百姓生活困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便在于此,封建经济体系摇摇欲坠。

三、文化:禁锢守旧与新思萌动

明代前期,程朱理学被尊为官学,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读书人为求功名,埋头四书五经,思维僵化。但中叶后,阳明心学兴起,倡导 “致良知”,打破思想沉闷,个性解放思潮涌动,文学领域涌现《西游记》《金瓶梅》等世俗化作品,反映市民生活与人性复杂。科技上,《本草纲目》《天工开物》集医药、工艺大成,却因传统观念未转化为生产力。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得咎,思想文化遭受寒蝉效应,学术转向考据,钻进故纸堆。但伴随西学东渐,传教士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少数有识之士如徐光启等开始吸纳西方科技,为传统学术注入新流。然而封建礼教束缚仍紧,新思想传播艰难,直到晚清,在列强刺激下,才兴起洋务运动求富强、戊戌变法谋变革,可封建文化根基深厚,新思潮成长缓慢,难以迅速扭转乾坤。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在政治集权却失活、经济发展遇阻、文化禁锢难新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曾经辉煌的封建大厦,在时代洪流冲击下,砖瓦剥落,虽有挣扎变革,终因体制、观念等诸多沉疴,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为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开启序幕,也为后世留下无尽反思,警醒着社会发展需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方能永葆生机。 这一时期的兴衰荣辱,犹如一部厚重史书,每一页都写满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反复研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