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天麻:科技创新助力“土特产”变身“金疙瘩”
大方天麻:科技创新助力“土特产”变身“金疙瘩”
“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在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品质卓越的大方天麻。这里年平均气温11.8℃,海拔1500米,土壤呈酸性砂质黄棕壤,加之丰富的雨水和云雾,为天麻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大方天麻不仅天麻素含量高,还富含钾、钠、钙、硼、锌、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滋补之王”。
大方天麻的种植技术经历了从野生采挖到人工栽培的革新历程。1957年,大方县试验成功天麻的无性繁殖栽培技术,开启了人工种植的先河。1985年,郭荣的仿野生天麻无性种植试验成功,1998年,张光文的天麻有性繁殖栽培实验获得突破,解决了天麻种源退化问题。这些技术创新为大方天麻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目前,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通过高海拔自然林下种植产出高品质的原生态仿野生天麻。这种种植方式保持了天麻的原生自然状态,有利于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品质接近纯野生天麻。同时,当地企业还研发了袋装蜜环菌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量和品质。
天麻产业已成为大方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截至2024年7月,全县种植天麻5.36万亩,覆盖25个乡镇,拥有经营主体168家,预计综合总产值达14亿元。天麻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1万余户种植户年均增收9000元。
在产业链下游,大方县建立了完整的加工和销售体系。2023年11月,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为西南地区天麻交易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当地企业还开发了天麻胶囊、天麻酒、天麻粉等30余款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天麻的附加值。
未来,大方县将继续推进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大方天麻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三年内种植天麻达8万亩,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同时,还将建设商品菌材生产基地和“两菌一种”供应中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从“中国天麻之乡”到“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天麻)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大方天麻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