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交通》新建市域铁路的创新实践——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
《探索交通》新建市域铁路的创新实践——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
2024年12月27日,上海新建市域铁路蓝图的开篇之作——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简称“市域机场线”)迎来开通的关键时刻。
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到2035年,上海计划建设“九射十三联”约1157公里庞大的市域铁路网络,而市域机场线的如期完成,代表着一种新兴轨道交通类型正不断融入并重塑着上海多层次轨道交通格局。全长68.6公里的线路连通上海东西,9座车站构成了沿途重点地区和交通枢纽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将虹桥和浦东机场两大枢纽的通行时间从10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左右,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助力上海核心区到周边主要区域开启1小时出行圈,以市域机场线为发展缩影的通勤化、快速化、大运量市域铁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一颗新星。
2017年,多部委出台《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市域(郊)第一批示范线路,11条中仅长三角地区就独占5席,其中之一的市域机场线是唯一一条新建市域铁路。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终于进入载客运营新阶段,伴随着列车驶出,乘客们将享受到更加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而我们,将一同深入到便捷出行的幕后,一探究竟。
眼前这些系统是市域机场线的“大脑”,对于轨道交通来说,信号系统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实现行车指挥的决定因素之一,往往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特别设计。虽然市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建设者拥有自己独特的巧思。
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 胡光祥:
根据有关规划,在市域机场线三林南站预留了国铁高铁下线的条件,作为市域铁路的市域机场线为更好地实现与国铁互联互通,应当采用与国铁相同的制式,同时,作为市域铁路一张网的一条线路,为更好发挥资源共享、集约高效等优势,网络内的各条线路根据客流需要、工程实施条件等等,尽可能实现互联互通、跨线运行的条件。因此,从市域铁路网络化运营、互联互通的规划角度,以及对技术成熟可靠、行车安全等综合考量,信号制式优先选择了与国铁相同的CTCS制式。但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国铁与市域铁路的运营场景有一些不同,为更好地适应市域铁路的公交化需求,我们在CTCS2+ATO(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首次实现了CTCS2+ATO的自动折返、灵活调整等功能。
完成这个挑战的,是一家伴随轨道交通信号行业一路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卡斯柯,从国内到海外,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轨道交通线路上,都有这个团队的身影,这一次在市域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离不开近40年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对市域铁路发展需求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后的融会贯通。
卡斯柯铁路产品中心 总经理 李卫娟:
上海市域机场线它采用CTCS2+ATO+ATB(自动折返)的信号制式,实际上可以说是在国铁的列车控制基础上,我们叠加了城轨的一些好的功能。那采用这个信号制式,它是有背景需求的,(市域机场线)它要求有个公交化跟网络化以及互联互通的要求。国铁里面它是它的车可以从A路局跑到B路局,它必须在调度管理上它是一种网状的概念,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说,国铁车跑到市域的线路上来,所以这里面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要实现就是调度层面的互联互通。然后在城轨里面可能就是说,因为它要满足乘客的这种随来随走的要求,那这里面创新上就是我们首次在国铁制式上引入了公交化运营的概念,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自动折返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了我们运行间隔的提升,也是为整个市域铁路的效率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市域机场线的标志性创新是在业内首次实现了CTCS2+ATO自动折返功能,折返时间可缩短至3分钟以内,相比人工换端折返花费5-10分钟,效率提高了2-3倍。不过,任何一项创新应用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和验证,颇有远见的是,“CTCS2+ATO自动折返课题”在几年前已经悄然开启。
卡斯柯铁路产品中心 总经理 李卫娟:
卡斯柯在市域机场线之前是有技术积累的,首先我们在CTCS2+ATO这么一个信号制式,(2016年)我们在珠三角城际是有应用的,之后也是在申铁的组织下,(2020-2023年)我们对ATB技术做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所以应该说在最后把ATB的技术也成熟地应用在咱们上海市域机场线。
2024年5月,烈日炎炎下,项目现场迎来了为期约3个月的动车调试,此次调试汇集了来自国铁与城轨两支技术团队,针对市域机场线的运营特性,实现了优势互补。
卡斯柯市域机场线 信号调试经理 王建学:
在参与市域动车调试之前,我主要是从事国铁相关的联锁、列控项目管理以及调试相关的工作。适用公交化运营的一些功能,比如说站台门,这些都是咱们传统的国铁项目比较薄弱的地方,城轨团队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两个团队在一起互相学习到了很多,不断地来完善,把这些功能做的现在是越来越好。
卡斯柯市域机场线 信号调试经理 李光华:
在参与本项目动车调试前,我这边是主要负责城轨CBTC的动车调试工作。我们将城轨公交化运营的一些流程体系、一些经验,我们都把它融入到市域铁路动车调试过程中。整体的设备都是采用国铁的设备,对我们城轨调试团队来说,它是一个新的制式,一个新的事物,所以呢,我们需要去不断地去学习。
卡斯柯市域机场线 信号项目执行经理 狄学超:
那么信号动车调试是从今年(2024年)的5月17号开始,一直到8月29号全部结束,中间其实满打满算是不足三个月时间的,所以说这个工期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最忙的时候大概是从2024年的7月份,7月下旬开始,我们是夜以继日的,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8个小时,一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技术经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工程师们也从陌生人变成相互欣赏的战友,即使面临从所未有的挑战,也能迎刃而解。
卡斯柯市域机场线 信号项目经理 成燚:
市域机场线里面,我们卡斯柯承担了信号集成商的一个角色,跟以往相比,就是国铁里面我们承担的一般都是子系统,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也是一个挑战,通过市域机场线,我们打造了市域项目的一个标杆,同时我们建立了市域项目实施和动车调试的一套体系,也是可以指导后续项目标准化的一个实施,另外在人才培养上面,我们也储备了一批技术人才,包括我们的设计开发人员以及现场安装调试的人员。
动车调试往往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末尾环节,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现场测试效果,技术团队提前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长春进行了外场测试。2023年12月1日,东北仍延续着年复一年如期而至的寒冷,零下13度的天气下,迎来了市域机场线最后一个外场测试日,首次在国铁信号制式中实现的自动折返、列车精准到站预告、车门与站台门协同联动等功能,一系列的测试直至夜幕降临才得以完成。随着最后一辆测试车缓缓回库,为期90天的外场测试工作圆满收官,也在这一天,市域机场线首列车正式下线。
2024年9月开始,市域机场线进入开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试运行,不同编组的市域列车以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完成不同密度的跑图,在此期间,行业各方齐聚上海,一项基于“四网融合”的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研究也随之宣告正式开题。“四网融合”这一首次出现在2019年的新概念,同样成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一项重点,这意味着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目标的当下,“四网融合”将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
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徐明:
那么市域机场线建成以后,将极大便利两场(虹桥-浦东)间的客流交互,同时也可以满足沿线居民的快速出行需求,市域机场线还将与上海多条既有地铁、以及规划中地铁进行换乘,实现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两张网间客流的快速交互,后续新修的线路还将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更大范围的旅客换乘,远期上海的市域铁路还将与上海周边城市多条市域铁路相连,实现大都市圈范围之内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四张网的高度融合,从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交通网络,助力2025年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的目标达成。
回望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逐渐步入快车道,到今天,中国轨道交通已经世界瞩目,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科技成果正在加速转化,一个个与之有关的学科和产业方兴未艾,我们的出行已经与这些钢铁长龙密不可分,轨道交通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