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罗源村:黄心木薯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四会罗源村:黄心木薯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罗源镇罗源村开始了一项创新的农业种植项目——种植“华南9号”黄心木薯。这个项目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背景:农村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挑战
罗源村位于四会市罗源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农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部分耕地闲置撂荒。这些撂荒地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源村委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4年,在驻镇工作队的支持下,村委会联合合作社和农户,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种植黄心木薯。
“华南9号”黄心木薯:一个改变村庄的品种
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罗源村选择了“华南9号”黄心木薯作为种植品种。这种木薯具有以下特点:
- 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市场需求旺盛:口感细腻,甜而不腻,适合制作各种食品
- 适应性强:特别适合在撂荒地上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
项目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村委会负责统筹规划,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农户参与种植管理。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罗源村已种植黄心木薯20亩,共有15户村民参与其中。农户在完成自家田地的农活后,可以参与木薯种植管理,每天可获得150元的劳务收入,为家庭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来源。
据驻镇工作队相关人员介绍,“华南9号”黄心木薯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通过销售木薯及相关产品,预计能为罗源村带来超过1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这一数字不仅覆盖了项目成本,还实现了可观的盈利,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黄心木薯种植项目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种植木薯,原本闲置的撂荒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得到提升。木薯根系发达,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
罗源村计划将木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这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模式,为罗源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示与展望
四会罗源村的黄心木薯种植项目,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 通过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利用撂荒地
- “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实现双赢
- 科学种植和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未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罗源村的黄心木薯产业有望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个小小的木薯,正在为罗源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