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千年古县展新颜,文化传承谱新篇
蓟州区:千年古县展新颜,文化传承谱新篇
近日,天津市蓟州区塘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发现了夏商时期的遗存,还揭示了东汉和明清时期的丰富文化层。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蓟州区作为千年古县的历史底蕴,也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古代文明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蓟州区,这座被誉为“京东第一山”的千年古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蓟州区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蓟州区属燕国管辖,秦朝时归入渔阳郡。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蓟州区一直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
目前,蓟州区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多达229处,保护面积位居天津市各区之首。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蓟州区全面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新发现4处不可移动文物。
在文物保护方面,蓟州区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划定了区级文物单位保护区。2024年,蓟州区计划实施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白塔寺等重点文物修缮工程,总投资达数千万。
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方面,蓟州区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建设“一街”,即投资2900万元打造独乐寺数字博物馆,提升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渔阳古街品质;打造“一园”,投资5000万元,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保护展示园一期工程;办好“一展”,依托平津战役司令部旧址举办精品展;推出“一剧”,打造《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编撰“一书”,出版《诗词中的蓟州》《典故中的蓟州》《青史中的蓟州》等系列丛书。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蓟州区初步形成了以“两馆七点位”为核心的红色教育体系,打造了《一封未发出的鸡毛信》《铁血担当铸就历史主动》等精品课程。今年已接待外省市45批次、近2000名党员干部。同时,蓟州区还推出了5条红色主题精品线路,其中“生态蓟州·田园如诗”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蓟州区启动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投资4.9亿元建设26个精品文旅项目。目前,潮玩谷和“津门天路”等项目已正式运营,精品民宿发展至405户。今年上半年,蓟州区接待游客1287万人次,收入75亿元,分别增长26.2%和12.3%。
在文化惠民方面,蓟州区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体育公园1个,更新和新建健身园、运动场等设施67处。同时,实施送文艺下乡系列活动,全年送戏下乡208场,送电影下乡1.1万场,组织系列惠民演出,4个村“村晚”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蓟州区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将其融入现代旅游发展,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特色聚集区,展现了千年古县的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