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十六计》 中国古代兵法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十六计》 中国古代兵法策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ln.cn/%E3%80%8A%E4%B8%89%E5%8D%81%E5%85%AD%E8%AE%A1%E3%80%8B-%E4%B8%AD%E5%9B%BD%E5%8F%A4%E4%BB%A3%E5%85%B5%E6%B3%95%E7%AD%96%E7%95%A5/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策略的精华总结,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外交等各个领域。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十六计》中的前六计,包括每计的原文、释义、赏析和现实感悟。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释义:

“瞒天过海”:这是一种比喻,意思是通过非常巧妙的方式欺骗对手,使他们无法察觉。

“备周而意怠”:这句话指的是在对方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心理上却产生了松懈,即对方虽然准备得很周全,但是因为长时间的紧张和准备,导致他们的警惕性下降了。

“常见则不疑”:这句话说明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不会产生怀疑,因为熟悉会让人放松警惕。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里的“阴”指的是隐秘的行动或意图,“阳”指的是公开的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计谋应该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不是与之相对立。

“太阳,太阴”:这里指的是在最光明、最显眼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最深沉、最阴暗的计谋。

赏析:

瞒天过海计是兵法中的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它揭示了如何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计谋。这种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了人们的心理盲点,即对于常见事物的信任和不怀疑,从而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这种计策要求实施者具备极高的智慧和演技,能够在不引起敌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计谋。

感悟: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学会利用对方的盲点和习惯,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习惯所束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有时候最危险的事物可能就隐藏在最为平凡和熟悉的地方。因此,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释义:

“围魏救赵”:这是一种战略转移的战术,指的是当敌人力量强大时,不要直接与敌人对抗,而是通过转移战场或分而治之的策略,削弱敌人的力量。

“共敌不如分敌”:与其与敌人正面交锋,不如将敌人的力量分散开来,使其无法集中优势力量。

“敌阳不如敌阴”:这里的“阳”指的是敌人的正面或强处,“阴”指的是敌人的侧面或弱点。与其攻击敌人的强处,不如攻击敌人的弱点。

赏析:

这一计策强调的是战略上的灵活性和变通,通过转移战场、分散敌人注意力或攻击其薄弱环节,可以达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略目的。这种策略体现了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原则,即在敌人的强处不如在敌人的弱点上发起攻击。

感悟: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硬碰硬,而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强大的对手,无论是工作上的竞争者,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可以借鉴这一计策,找到对方的弱点,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变通,不要一味地硬碰硬,而是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释义:

“借刀杀人”:这是一种借助他人力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策略。

“敌已明,友未定”:这里的“敌”指的是已经明确的目标,“友”指的是尚未确定立场或尚未加入自己一方的人。当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时,可以利用盟友的力量来消灭敌人。

“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通过策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自己不出力,只需稍加引导。通过策略的运用,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赏析:

这一计策体现了兵法中的智慧,即在必要时,可以利用盟友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策略要求实施者具备高超的外交手腕和策略布局能力,能够在不直接介入的情况下,通过间接手段达到目的,既节省了自己的实力,又能巧妙地借力打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类似的策略。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和能力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面对困难时,要学会借力打力,善于利用周围的人和资源。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释义:

“以逸待劳”: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耐心等待,指的是在敌人疲惫或力量削弱时,采取守势,等待时机,然后在敌人最疲惫或最虚弱的时候发动攻击。

“困敌之势”: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使敌人陷入困境,使其力量受到削弱。

“不以战”:不急于与敌人交战,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削弱敌人的力量。

“损刚益柔”:这里的“刚”指的是敌人的强硬或优势,“柔”指的是敌人的弱点和劣势。通过削弱敌人的强硬或优势,来增强敌人的弱点和劣势。

赏析:

这一计策强调在战争中保持耐心和冷静,利用敌人的疲惫和困难状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它体现了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原则,即在敌人力量减弱时,我方则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感悟:

这一计策教会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强大的对手,无论是工作上的竞争者,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可以借鉴这一计策,找到对方的弱点,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变通,不要一味地硬碰硬,而是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释义:

“趁火打劫”:这是一种利用敌人困境来获取利益的策略。

“敌之害大”:指的是敌人遇到重大灾难或困难时。

“就势取利”:趁机夺取利益。

“刚决柔也”:这里的“刚”指的是强硬的手段,“柔”指的是敌人的弱势。用强硬的手段来决定敌人的命运。

赏析:

这一计策强调了在敌人处于困境时,趁机夺取利益的重要性。它体现了时机的重要性,要求行动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这种策略要求实施者能够迅速行动,利用敌人的困境来取得优势。

感悟:

在面对敌人的困境时,要善于抓住机会,趁机取得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正是这些困境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我们应该学会抓住这些机会,通过果断的行动来取得成功。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以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释义:

“乱志乱萃”:描述的是敌人因为受到声东击西的迷惑,而导致心志不坚定,行动混乱无序。

“不虞‘坤下兑上’之象”:“不虞“意为没有预料到,“坤下兑上”是《易经》中的卦象,“坤”代表地,象征静止,“兑”代表泽,象征喜悦。这里的意思是敌人没有预料到,我方的真实意图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利用敌人无法自主判断和行动的混乱状态,趁机取得胜利。

赏析:

“声东击西”这一计策,充分展现了古代兵法的灵活性和欺骗性。它要求指挥者具备高超的战术运用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制造假象,使敌人产生误判。这种策略的成功实施,往往能够在敌人最不备的情况下取得战果,体现了战争的智慧和策略。

感悟:

在竞争和对抗中,直接的正面冲突并不总是最佳选择。有时候,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欺骗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提醒我们,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智慧和策略去化解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正面冲突。同时,这也教导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学会识别背后的真实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