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隐私之困:从法规到技术的全方位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隐私之困:从法规到技术的全方位应对

引用
新华网
12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7242934b2a6803bff7f4300dfd90e805
2.
https://blog.csdn.net/qq_41605740/article/details/139354664
3.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4811
4.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325016
5.
https://finance.sina.cn/2024-01-31/detail-inafksep6038374.d.html?vt=4&cid=76675&node_id=76675
6.
https://dsj.guizhou.gov.cn/ztzl/pszl/202409/t20240913_85699786.html
7.
https://www.anyong.net/industrynews/1425.html
8.
https://law.asia/zh-hans/ai-data-protection-privacy-hong-kong/
9.
https://www.glo.com.cn/Content/2024/10-08/1415111231.html
10.
https://crad.ict.ac.cn/article/doi/10.7544/issn1000-1239.202330167
11.
https://www.cnblogs.com/primihub/p/18125640
12.
https://www.ibm.com/cn-zh/topics/ai-ethics

2024年1月,意大利数据保护局再次对OpenAI展开调查,原因是其聊天机器人ChatGPT及其用户数据收集技术可能违反了该国隐私法。这距离ChatGPT首次因隐私问题在意大利下线仅过去不到一年时间。此次调查结果表明,OpenAI可能存在一项或多项违反欧盟法规的行为,或将面临高达6400万美元的罚款。

这起事件再次将人工智能(AI)隐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智能家居到人脸识别,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技术进步的背后,是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01

隐私泄露:AI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AI技术依赖于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而这些数据往往包含着用户的个人信息。2023年3月,三星电子在引入ChatGPT不到20天内,就发生了三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半导体设备测量资料、产品良率等敏感信息。无独有偶,2020年,面部识别公司Clearview AI证实其客户列表和搜索数据遭遇未经授权的入侵,而其客户包括美国移民局、司法部等2228多家机构。

这些案例揭示了AI技术应用中存在巨大隐私泄露风险。AI系统在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突破口。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数据被泄露,可能被用于各种非法用途,包括身份盗用、精准诈骗等。

02

法律法规:保护隐私的防线

面对日益严峻的AI隐私问题,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试图为技术发展划定边界。

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隐私保护法规之一。该条例规定,任何被发现违反规定的公司都将面临最高可达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在GDPR的框架下,意大利数据保护局成为欧盟境内最积极主动的监管机构之一。

中国也在积极构建AI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2023年8月,中国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AI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必须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受侵犯。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信息进行安全评估。

欧盟正在推进的《人工智能法案》更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AI的法规。该法案将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AI系统,并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算法进行人为控制,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03

技术创新:保护隐私的新路径

在法律法规之外,技术本身也在为隐私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差分隐私和联邦学习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两大技术方向。

差分隐私通过在数据中添加随机噪声,使得攻击者无法从查询结果中获取特定个体的敏感信息,从而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允许数据的统计分析。联邦学习则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技术,它允许数据在本地设备上进行训练,只有模型参数被上传到服务器,从而避免了原始数据的集中存储,减少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然而,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也面临着挑战。差分隐私可能会降低数据的可用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联邦学习则对计算资源和通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隐私保护和AI性能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04

未来展望:构建可信赖的AI生态

面对AI隐私保护这一全球性挑战,专家们提出了多个值得深思的建议:

  1. 建立AI治理框架:将隐私保护嵌入AI系统的设计之中,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2. 灵活应对变化:技术与法规都在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能够及时调整的监管框架。
  3. 利用新兴技术:积极采用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同时关注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带来的挑战。
  4. 培养隐私文化:在组织内部建立隐私保护意识,将隐私设计融入日常运营。
  5. 加强国际合作:隐私问题无国界,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与对话。

AI技术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正如欧盟AI法案所强调的,我们需要的是“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这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法律、伦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真正守护每个人的隐私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