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抗日名将的铁血传奇
张自忠:抗日名将的铁血传奇
1940年5月16日,湖北省枣阳县南瓜店附近的战场上,一位身着黄色军装的将领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了。他就是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时年49岁。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一个官宦家庭。1914年,他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屯车震部下的一名兵卒起步,历任第25师师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天津市市长等职。1933年,在喜峰口战役中,张自忠指挥第29军大刀队夜袭日军,夺回阵地,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张自忠及第29军声震华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自忠先后参与了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1938年10月,为了强化鄂西北防线,国民政府军委会升任张自忠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在随后的随枣会战中,他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保全了第五战区全线稳定和重庆国民政府的安泰。
1940年5月,日军再次集结15万余人,分三路进攻枣阳、襄阳、宜昌等地,企图迫使国民政府接受所谓的和平条件。作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的张自忠,亲率所部从右翼阻击进犯枣阳的日军主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命令负伤部下和苏联顾问先行撤离,自己则临危不惧,督战指挥。最终,由于寡不敌众,张自忠在与日军的反复攻占、厮杀中壮烈牺牲。
张自忠的牺牲震惊了全中国。日军在得知张自忠阵亡后,立刻命军医将遗体用酒精擦洗干净、白布缠裹后,装殓入棺,浅葬于当地陈家祠堂后山下。足见日军是何等震慑于张自忠在抗战中的英勇。后来日军清扫战场查验死者,一名少佐军官在检查黄色军装遗体时,从胸兜中摸出一支钢笔,在不经意的翻转中,被亮出的“张自忠”三字惊住了,忙不迭倒退几步后,恭敬地向遗体行军礼致敬。
张自忠的灵柩运抵重庆后,国民政府决定在雨台山北麓为其举行葬礼。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刻石于墓前。冯玉祥将军则借明代史可法殉国扬州梅花岭后又葬衣冠墓于岭上之义,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并亲书“梅花山”石碑立于墓茔石栏边。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张自忠将军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