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一中:以“德实透”理念引领教育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沂水一中:以“德实透”理念引领教育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2024年3月,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简称沂水一中)迎来了一项重要荣誉——被北京大学授予“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牌匾。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沂水一中办学质量的认可,更标志着这所成立于1952年的老牌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德实透”三字方针引领教育改革
沂水一中的教育理念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德”“实”“透”。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
“德”字传道,强调立德树人。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校园里“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的标语,时刻提醒着学生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专业,而非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仅2023年就有70多名学生填报了“强基计划”。
“实”字授业,强调扎实的教学实践。学校在高二年级试点大单元教学模式,推行“一三五教学法”,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预学、研学、测评三个环节,实现定标、预学、研学、拓展、测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模式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透”字解惑,强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将“透”字细化为研透、讲透、练透、考透、补透、悟透六个方面,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学校还特别关注边缘生和后进生的成长,通过个性化补弱和导师包扶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沂水一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特色教学模式。
小语种人才培养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学校发现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困难,于是创新性地开设小语种课程。这一举措不仅帮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据统计,选择小语种的学生在一年内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学校还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先后组织66名骨干教师赴湖南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深造,并邀请外省名校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硕果累累:从沂水到燕园
沂水一中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学校有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101人被985院校录取,181人被211院校录取,普通本科进线人数达到1127人。这些数据背后,是学校“优进高出,低进优出”的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学校还先后被评定为哈工大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中学、西南交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荣获“2023年度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2023年度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卓越人才培养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从沂水一中看教育改革方向
沂水一中被授予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校坚持“德实透”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这些做法都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正如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熊光辉所说,成立博雅基地是北京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而沂水一中,无疑为这一探索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站在新的起点上,沂水一中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