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从至暗到重生,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勇敢之旅
赵露思:从至暗到重生,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勇敢之旅
2025年1月1日,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长文,首次公开了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这位95后新生代演员,以坦诚的态度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艺人的真实一面,也为众多正在与抑郁症抗争的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希望。
从隐忍到爆发:抑郁症的悄然来袭
赵露思的抑郁症始于2019年。当时,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接连出演了《传闻中的陈芊芊》《长歌行》《星汉灿烂》等热门剧集,被誉为"95后小花旦"。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她却在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挣扎。
起初,赵露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她回忆道:"你别小题大做""想开点什么都好了",她一度也觉得自己太矫情太敏感,没有重视自己心理问题。这种自我否定和压抑,使得病情逐渐恶化。
2021年,赵露思终于开始寻求专业帮助。她找到了心理医生,开始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来缓解情绪。然而,抑郁症并没有因此而轻易放过她。2024年,她出现了更严重的躯体化症状: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痛、颈椎疼痛,体重一度降至73.8斤。
这些症状并非偶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袁勇贵指出,抑郁症患者中约有60%会经历身体疼痛的症状,而焦虑症患者中,胸闷和心悸的发生率高达40%。赵露思所描述的"感觉像有虫子在爬,针扎的感觉又伴随过敏",正是典型的躯体化表现。
寻求帮助:从药物治疗到心理疏导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赵露思没有选择继续隐忍。她遵医嘱暂停了所有工作,开始专注于治疗和康复。她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为她开具了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帮助缓解抑郁症状。同时,医生还根据她的具体情况,辅以其他药物如抗焦虑药物等。
心理治疗则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和人际关系疗法(IPT)等方法。这些疗法帮助赵露思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她还通过绘画、弹琴等兴趣爱好,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释放。
除了专业治疗,赵露思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她开始规律作息,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并努力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对于抑郁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重返生活:用爱与希望照亮未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赵露思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她开始计划重返公众视野,但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
2025年1月25日,赵露思将在成都参加一场名为"春节欢聚百人宴"的公益活动。这将是她公布患病后首次公开亮相。选择以公益活动作为复出首站,体现了她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展现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赵露思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打破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同时,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那些正在与抑郁症抗争的人们: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其影响。它不仅仅是短暂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个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身体健康。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疾病,包括遗传、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虽然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其症状隐蔽和复杂,很多人往往不能及时识别或不愿寻求帮助,导致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抑郁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表现:
- 情绪症状:患者常感到极度悲伤、空虚或无望,情绪低落并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日常的事情也无法激起兴趣或愉悦感,生活失去色彩。
- 思维障碍:抑郁症患者往往出现自我否定或过度自责的情况,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集中注意力变得困难,做决策时也常感到迷茫。
- 行为变化:抑郁症可能导致患者缺乏动力,完成日常任务变得困难。许多患者感到身体疲乏无力,即使休息也无法恢复精力。
- 身体症状: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等生理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其他身体疾病。
抑郁症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 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较高。
- 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压力、挫折、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可能引发抑郁症。此外,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也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 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的缺乏、孤独感、长期的情感压抑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赵露思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抑郁症患者从"至暗"走向"重生"的勇气和希望。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寻求帮助,积极配合治疗,每个人都有可能重新拥抱阳光,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