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后赤壁赋》:苏轼的意境之美与人生超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后赤壁赋》:苏轼的意境之美与人生超脱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12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17331
2.
https://www.sohu.com/a/805334001_12078325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13IG00
4.
https://www.dpm.org.cn/lemmas/243403.html
5.
https://m.qidian.com/ask/qpeamdyhva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8%B5%A4%E5%A3%81%E8%B5%8B
7.
https://www.ruiwen.com/wenxue/chibifu/265783.html
8.
https://haitang.app/works/11697
9.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06/621739.html
10.
https://m.qidian.com/ask/qwzjdtuforh
11.
https://www.ruiwen.com/wenxue/chibifu/207634.html
12.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402/19454263.html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是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描绘的孟冬赤壁景象,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壮美而幽深的自然画卷。在这篇赋中,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世界。

01

赤壁之下,苏子泛舟

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苏轼与两位客人再次泛舟赤壁之下。此时的苏轼,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朝廷官员,而是一个被贬谪到黄州的“罪臣”。然而,正是这种人生低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让他创作出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

02

自然之美,意境之深

《后赤壁赋》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他写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十六个字,不仅描绘了赤壁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刻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江流的声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断岸、山月、水石则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画面。这种时空交错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永恒和人类的渺小。

03

孤鹤横江,超脱之境

在《后赤壁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孤鹤横江”的意象。苏轼写道:“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苏轼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孤鹤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品格,它横江而过,既是对自然的征服,也是对世俗的超越。

04

梦幻与现实,哲理之思

《后赤壁赋》的结尾,苏轼通过一个梦境,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意境。他梦见一位道士,羽衣蹁跹,询问他是否曾在赤壁游乐。苏轼惊醒后,发现道士已不见踪影。这个梦境,既是对现实的超越,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暗示着苏轼在经历人生低谷后,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能够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后赤壁赋》的意境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上,更体现在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中。苏轼通过这篇赋,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超脱,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意境深远的文学杰作。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正是《后赤壁赋》意境之美的核心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