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
湖南花鼓戏: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
“刘海哥,我把你当亲哥,你为什么耍我呢?”“九妹,不是我耍你,我是逗你玩呢!”这段经典的对白,出自湖南花鼓戏的代表作《刘海砍樵》。这出诞生于1953年的经典剧目,不仅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老艺术家的坚守与年轻一代的接力
2024年湖南戏曲春晚上,88岁高龄的花鼓戏名家钟宜淳与一众青年演员同台演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鼓戏盛宴。作为湖南花鼓戏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钟宜淳老人迎来了他“从艺75周年”的纪念。正是这些老艺术家们的坚守,让地方戏曲焕发着生机。
在湖南祁阳的古老村落里,一群14岁左右的少年们在老师父的言传身教下传承着祁剧这一流传了500多年的剧种。在临湘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年夜校定期为来自社会各界的花鼓戏爱好者提供培训,12期培训、18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累计服务800人次,为花鼓戏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技赋能,创新演绎
在“爱上花鼓·爱上长沙”情景音乐会上,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刘海哥”穿越到长沙的网红景点,喝茶颜悦色、尝现代美食。这场创新演出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熟悉的花鼓戏,更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叶红在湖南省两会上分享了《新刘海砍樵》的创新实践。这部融合了裸眼3D等技术的花鼓戏,让观众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湖南省人大代表、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冠军则介绍了沉浸式演出《恰同学少年》的创新实践。通过精确的音频处理和声场模拟系统,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百年前的“新青年”一同学习,感受历史的脉动。
跨界合作,多元融合
在2025湖南卫视芒果TV春节联欢晚会上,花鼓戏与现代歌舞、杂技等艺术形式进行了跨界合作。京剧获奖少年们演绎的《画说·梨园新秀》,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由《武家坡》作者改编的京腔民谣《四郎探母》,则以流行文化结合戏曲元素的形式,诠释了东方美的韵味。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湖南花鼓戏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观众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年轻一代对戏曲的认知度和兴趣度有待提高。传统剧目的创新力度仍需加强,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面对这些挑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学院院长蔡霞表示,将继续走科技融合的道路,重点打造跨界音乐剧《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等项目,打造湖湘文化品牌。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赵双午建议,要支持戏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借助VR、AR、AI等前沿技术,开发沉浸式、互动式文旅融合项目,全力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湖南花鼓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它正以创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老艺术家的坚守、年轻一代的接力、科技的赋能以及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湖南花鼓戏正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凝聚社会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