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雾卷,明月流光:卢照邻的诗意世界
浮云雾卷,明月流光:卢照邻的诗意世界
“浮云雾卷,明月流光。”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明月引》的诗句,以其优美而略带忧思的意境,千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它描绘了一幅夜空中的壮丽画面:轻盈的浮云在空中舒卷,遮掩着淡淡的雾气;一轮明月高悬,洒下清澈如水的光辉。
卢照邻,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他幼时聪明,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然而,命运却对他格外残酷。在益州新都尉任上,他染患麻风病,不得不辞职北归。此后,他“羸卧不起,行已十年”,虽曾试图做门客,但病情加重,最终因服丹药中毒导致手足残废。在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著《五悲文》以自明,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垂拱四年(688年)作《释疾文》,不久后投颍水自杀。
卢照邻的这首《明月引》创作于他病重期间,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写道:“浮云雾卷,明月流光。玉绳隐汉,金波入房。顾瞻西北,辽海茫茫。狐兔北走,鲸鲵南翔。心悲异方,乐极哀伤。”这句“浮云雾卷,明月流光”不仅描绘了夜空的美景,更暗含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深感慨。
在古代诗歌中,云月意象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例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然而,卢照邻的这句诗却别具一格。他没有直接表达离愁或思乡,而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反衬内心的哀伤。这种手法更加含蓄,也更耐人寻味。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句诗依然能给现代人带来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抬头看看天空,欣赏一下自然之美。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面对生命的无常,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的追求?
“浮云雾卷,明月流光。”这不仅仅是一句描写自然美景的诗句,更是一位身处困境的诗人对生命最深刻的感悟。它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