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大揭秘!
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大揭秘!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未来几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份规划明确指出,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治理者。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
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医疗方面,北京市怀柔区实现了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全覆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在教育领域,浙江省岱山县通过打造城乡教共体海岛新样板,有效破解了海岛教育发展瓶颈。在养老方面,山西省中阳县实施“千万养怡助老项目”,积极探索破解现代养老服务难题。
这些实践充分说明,乡村振兴正在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者
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农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浙江省“千万工程”为例,这一工程通过农民的广泛参与,成功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许多地方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治理者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腾讯公司与农业农村部合作推出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该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升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的能力。截至2024年1月,“为村耕耘者”学习平台总用户超123万人,线下累计培训近7万人。项目开发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集合了村民说事、积分制、大事记等工具,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山西省河津市西磑村就利用这一平台,仅用5天时间就建立了“婚礼前不摆宴席”的新村规。这种数字化治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展望未来
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治理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民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
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