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非遗文化成新宠!
春节申遗成功,非遗文化成新宠!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以节日庆典类项目列入该名录的遗产,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正式获得国际认可,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非遗文化成春节新宠
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年味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北京,地坛庙会重现往日盛况。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演,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曲艺节目精彩纷呈。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还能亲手体验制作糖画、面人等非遗手工艺品,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
在广东,醒狮表演再次成为春节的重头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威武雄壮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春节期间,各大公园、商场、社区都能看到醒狮表演的身影,锣鼓喧天,狮舞翻腾,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福建泉州,独具特色的“簪花围”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项流传数百年的闽南传统民俗,将鲜花与发饰巧妙结合,制作出精美的头饰。春节期间,泉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簪花的女子,宛如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
春晚创新演绎非遗魅力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将非遗元素融入歌舞、戏曲、武术等各类节目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创演秀《栋梁》。该节目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为灵感来源,运用XR+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打造出一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舞台空间。节目视觉设计团队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手稿为基础,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宏大场景之中,感受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戏曲联唱《梨园芳华》汇聚了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的精华,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武术表演《武动乾坤》则将少林功夫、太极拳等传统武术与现代舞蹈完美融合,呈现出中华武魂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春晚还首次推出了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通过AR虚拟技术、AI语音识别等科技手段,让特殊群体也能感受到春晚的魅力,体现了文化共享的人文关怀。
春节文化的全球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件大事,更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节日庆典类非遗项目,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社会和谐的美好向往,其“家和万事兴”“顺时应势”的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东方智慧。
从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到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从澳大利亚悉尼的歌剧院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世界各地都在以不同方式庆祝春节,这不仅体现了春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更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春节申遗成功,为全球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价的那样,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尊祖敬亲、除旧布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让我们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