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厢记》里的十里长亭:经典送别场景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厢记》里的十里长亭:经典送别场景解析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baike.weixin.qq.com/v95894.htm
2.
https://blog.csdn.net/hope_wisdom/article/details/13984775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5A07ER400
4.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34109
5.
https://m.qidian.com/ask/qqbjdpenjfovx
6.
https://www.mandarinforchildren.com/blog/analyzing-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wang-shifus-the-west-chamber
7.
https://www.gushiwen.cn/mingju/juv_2d5bf6a21843.aspx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5/06/80358139_1132232360.shtml
9.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18085&pageno=2
10.
https://www.xiaozhanghai.com/guoxue/jibu/1122.html
11.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36706
12.
https://openyz.com/hanyu/discovery/qiusuo/1767102961130930176.html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中最为人称道的送别场景,发生在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中。这一段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创作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该剧讲述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西厢记》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

在《长亭送别》这一折中,莺莺、张生、红娘一同前往十里长亭为张生送行。十里长亭作为古代送别的象征性场所,承载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莺莺在送别时唱道:“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这些曲词不仅展现了莺莺内心的不舍与痛苦,也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突破了元杂剧的传统体制,采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形式,并创新了演唱方式。在《长亭送别》中,他通过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展现了莺莺、张生等人的性格特征。例如,莺莺的机智伪装、张生的天真犯傻、红娘的聪明泼辣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

《长亭送别》不仅是一场经典的戏剧表演,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抒情诗剧的典范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曲词展现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和心理描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一场景在戏曲舞台上通过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展现了莺莺、张生等人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送别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