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分级标准详解
什么是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分级标准详解
随着MRI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脑白质高信号"这一术语。它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着脑梗死?对健康有何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脑白质高信号的定义、病理机制以及Fazekas分级标准。
什么是脑白质高信号?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大脑白质区信号增高的区域,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T2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中表现最为明显。据统计,大约50%的人在50岁时会出现脑白质高信号,而到了90岁时,这一比例高达95%。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正常的脑退化过程,但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脑白质高信号可能预示着大脑和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与中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步态障碍、晚年抑郁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学
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学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在医学影像学上,这些高信号区域表明水分含量增加。其潜在病因包括脱髓鞘、炎症、创伤、肿瘤、变性、梗塞和缺血等。血管起源的脑白质高信号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年龄相关的穿支小动脉变性、脂透明质化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脑缺血改变。
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学表现及Fazekas评分
脑白质高信号在MRI的T2WI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区域,通常是双侧对称的。在CT影像中则表现为脑白质区的低密度影。脑白质高信号的严重程度通常通过Fazekas评分来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病变融合程度越高,相应的认知、临床和功能结果越差。
Fazekas评分系统将白质高信号分为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高信号,并分别对每个区域进行分级:
- 深部病变:0=无,1=点状病灶,2=早期融合,3=大面积融合
- 侧脑室周围高信号:0=无,1=侧脑室周围有帽状或铅笔样薄层病变,2=侧脑室周围光滑的光晕,3=延伸到深白质的不规则的脑室周围信号
改良Fazekas法(3级)可以简单总结为:
- Fazekas 1 级:斑点样
- Fazekas 2 级:斑块样(斑点部分融合)
- Fazekas 3 级:斑片样(病变大片融合)
图注:第一行显示侧脑室的点状病灶和帽状;第二行显示早期融合和光滑的光晕围绕侧脑室;第三行显示深部脑白质的大片汇合区和不规则的脑室周围信号延伸到深部白质。
以上是脑白质高信号及Fazekas评分的简单介绍。后续我们将继续探讨脑白质高信号的危险因素及发现后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