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从北大数学天才到世界级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张益唐:从北大数学天才到世界级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张益唐,一个在数学领域默默耕耘数十年的名字。他曾在北大数学系闪耀,却选择赴美深造;他遭遇学术挫折,甚至一度只能靠端盘子维生,却始终未曾放弃对数学的追求。如今,这位执着的数学家终于站在了世界数学界的巅峰。
科学,极需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和突破,科学家们要得到一定的成果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人的一生相比于传递的科学过程来说,无疑是短暂的一瞬间,科学家的年龄与时间往往是残酷的现实。当选择投入科学的一部分,那么就注定了要面临完全不确定的人生波峰或是低谷。
《时间与人生》中有一句话说道:“一个科学家应该想到的,不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辱骂或表扬,而是未来若干世纪中人们将如何讲到他。”
因此,科学家们应当早已做好了一辈子可能默默无名或是褒贬不一的结局,尽管如此,那些热爱科学的人们依旧不顾一切地投入其中。著名的华裔数学家张益唐不正是如此吗?他本是名副其实的天才,可以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职业光鲜,可他却选择了在美国端盘子七年,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番故事呢?是对数学的求知和探索使得其做出这样的选择吗?且看张益唐的“数学人生”。
一、痴迷数学的天才少年
张益唐,于1955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姓张,母亲姓唐,这是因张益唐名字中的两个字,而“益”则是因为父母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益唐的父亲母亲都是高知分子,年轻时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后来父亲留在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当教授,而母亲则就职于邮电部机关单位。
也许是遗传父母的缘故,幼时的张益唐便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未上过学的他张益唐朝总是读亲戚家孩子中学时的课本和课外读物,其中《十万个为什么》是最他喜欢的一本书,翻来覆去便是好几次。
随着张益唐的年龄稍长,这些中学的书已经满足不了张益唐的求知欲,于是他便向大舅舅的好友数学老师姚先生询问高等数学问题,每次姚老师来做客时他是最开心时,走时则是依依不舍。张益唐对数学的热诚让家里的大人看在眼里,便决定培养他好好学习数学。
在1978年的高考中,张益唐凭借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数学系。此后,张益唐疯狂地迷上数论,并跟着北大的数论专家潘承彪学习,他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导师们眼里的数学天才。
后来,张益唐在数学上的优秀被系主任看在眼里,决定推荐他美国留学,更深入地研究他所热爱的数学。却不曾想,却让张益唐走上了一条更加坎坷的道路。
二、即将成功却沦落到打工为生,为何坚决不回国
刚到美国的张益唐是充满了斗志的,他想要在美国取得一番成就,为祖国和母校增添荣誉。
因此,到美国后,张益唐便废寝忘食地投入与数论研究中。因为张益唐的天赋被美国的博士导师莫宗坚给看中,成为了莫宗坚手下的博士生。
而张益唐彼时提出了他要研究著名的数学难题“雅可比猜想”。当知道这个想法时,导师莫宗坚很是惊讶,因为“雅可比猜想”作为数学界多年来不曾被破解的问题,一个不曾有什么成就的博士生想要攻破它,无疑是天方夜谭。
可谁也想不到,仅仅两年后,张益唐就成功证明了“雅可比猜想”。只是阴差阳错的是,张益唐这篇证明“雅可比猜想”论文的基础竟然是导师莫宗坚的一个错误结论,也正因为这个错误的基础,导致了张益唐的论文一无所用。
而同时,学术界也知道了莫宗坚学术的错误,因此,导师一直对他耿耿于怀,使得张益唐七年才拿到了博士毕业的证书。
更加无奈的是,在博士生毕业后导师会为他们写一封推荐信,而这个推荐信犹如工作的“敲门砖”,若是没有这封推荐信,找工作无疑是很困难的。而记恨张益唐的莫宗坚便故意不给张益唐推荐信,使得张益唐毕业后因为没有推荐信而四处碰壁。
最终,没有工作的张益唐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去餐厅给人端盘子洗碗,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张益唐也没有了住的地方,有时候只能在地下室度过。
在得知了张益唐的处境后,他在北大的导师想要邀请他回北大教课,不必在美国受这样的气了。可张益唐却拒绝了导师的好意,因为他的梦想尚未实现,成就尚未取得,他如何能够这般回国?因此,他决定继续留在美国,哪怕端盘洗碗,他也誓要在数学上有所突破,方对得起导师们的一番苦心栽培。
这段时间的张益唐无疑是最低谷的时期,而他从未放弃,一如他后来常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如果你有条件做学术研究的话,还是好好的珍惜做研究的机会。因为这种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尽量不要放弃你的理想。”
而最终,张益唐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三、实力证明一切,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在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张益唐也从没有中断对数学的研究。在工作之余,张益唐最常的地方便是大学的图书馆,去读一些代数几何和数论方面的期刊文献。
终于,上天看到了他的努力,给了他一个转机。
1999年时,在一位北大同窗的帮助下,张益唐成为了新罕布什尔大学的讲师,工资地位不高,但他不用在用苦力挣钱,也能够继续投入自己的研究了。
2013年,张益唐发表了一篇震惊学界的论文,而这一年张益唐已经58岁了。彼时从未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他在《数学年刊》这个著名的数学刊物上发表一篇名为《质数间的有界间隔》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使得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取得了至关重要的突破。
因此,张益唐一夜成名了,成为了斐名数学界的数学家。在随后的一年里,张益唐获得美国数学学会2014年度柯尔数论奖、瑞典2014年度罗夫肖克奖、2014年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国际数学界的重量级奖项。
面对接踵而来的闪光灯和掌声,张益唐不曾高调宣传自己的经历,而是像过去一般低调,因为他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张益唐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就够,世界各大名校也纷纷邀请张益唐到学校讲授。2016年起,张益唐在美国加州大学任教,此后在加州大学的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数学系教授。
而在2000年时,45岁且处于低谷的张益唐遇见了自己的妻子,在美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妻子的陪伴下,张益唐继续坚持着自己对数学的热爱。
小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指示着人们一直向前进,去追寻目标的实现,无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与低落,都会指引人们不迷失,一直奔跑向前。对于张益唐来说,数学的世界便是他的目标,他或许都不曾想要真正得到些什么外界的名声,只是只要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甚至让他感受不到所有遭受到的不公平。
这便是目标与梦想的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让目标指引着你不断前进,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目标固然重要,热爱才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正如张益唐所说的“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力,如果自己可以想,要放开去想。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把人生的挫折看得太重,不必患得患失。如果真的热爱就要坚持到底。”放宽心态,趁着还有力量,坚持热爱吧!
参考资料:《时间与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