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座承载千年宗教文化的“世界博物馆”
泉州:一座承载千年宗教文化的“世界博物馆”
泉州,这座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荟萃之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清净寺:中国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的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之一。寺内主体建筑由门楼、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组成,门楼通高12.3米,全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石和辉绿岩石砌成,展现了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
开元寺:福建最大佛教寺院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积达7.8万平方米。寺内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镇国塔和仁寿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
“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独特魅力
泉州的宗教文化不仅体现在宏伟的建筑上,更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每年春节期间,泉州都会举办“寻龙记”活动,以甲辰龙年的“龙”为主线,在古城内设置“十龙九子”生肖艺术装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鱼巷口长达近20米的大型国潮龙灯,以及中山路上空设计的鲤鱼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泉州的妈祖巡游、天后宫泉澎“乞龟”等民俗活动也极具特色。每年农历正月,泉澎两地天后宫会制作“米龟”,民众通过摸米龟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宗教文化,也体现了闽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普渡习俗:闽南独特的民间信仰
泉州普渡习俗是一种融合了道教和佛教元素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在农历七月举行,旨在祭祀和超度孤魂野鬼。普渡日的庆祝活动通常由道士张罗,包括竖起招魂幡、张贴榜文、供奉祭品、烧纸钱等。泉州普渡习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代,体现了泉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泉州的宗教文化,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这里,不同宗教和谐共存,相互交融,共同塑造出泉州独特的城市气质。无论是清净寺的庄严,还是开元寺的宏伟,亦或是各种民俗活动的热闹,都展现了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