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中老年粉丝掀起追星热潮
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中老年粉丝掀起追星热潮
2024年12月底,刀郎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连开两场演唱会,最高票价被炒至近5万元一张,一票难求。这场演唱会热潮不仅展现了刀郎的超高人气,更折射出中老年粉丝群体的追星现象,以及刀郎音乐对这一代人的特殊意义。
一票难求的演唱会
2024年8月30日晚8点,刀郎举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当晚观看人数超5200万,点赞数超过6亿,打破了之前由周杰伦创下的视频号演唱会纪录。之后半个月,刀郎演唱会的视频被做成切片,在社交平台上飞速走红,并精准地推送到了中老年人的账号首页。
社交媒体上,“带父母去看一场刀郎演唱会”“孝子孝女抢刀郎”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一张演唱会门票成为亲子市场上最新的“尽孝通货”。在上海工作的00后女生小宇,为了给母亲抢一张南京场的门票,组建了“江浙沪抢票互助群”,但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在二级票务市场上,刀郎的门票价格被炒至天价,有的甚至达到上万元一张。
中老年粉丝的追星热潮
这场演唱会热潮背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中老年人正在重构演唱会市场。他们大多生于60到70年代,处于退休或退居二线的状态。工作不忙,兜里有钱,在重新关注自己的同时,他们也试图与这个世界恢复更多联结。而孩子们则摇身一变,成为某种“桥梁”,将他们输送到全新的场域之中。
从社会环境看,近两年,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较2023年12月新增网民742万人,以10岁至19岁青少年和“银发族”(中老年人)为主。其中,50岁-59岁、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新增网民的15.2%和20.8%。此次刀郎演唱会之所以能在社交平台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深入影响。
刀郎音乐的独特魅力
刀郎的音乐为何能如此打动这一代人?这或许要从他的作品特点说起。刀郎的歌曲风格独特,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喜爱。《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歌曲是刀郎早期成名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尤其是新作《罗刹海市》,以《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为背景,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歌词寓意,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荒诞与无奈,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首歌不仅展现了刀郎的音乐才华,更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跨代际的文化传承
这场刀郎演唱会热潮,不仅是音乐市场的现象级事件,更是一次跨代际的文化传承。对于许多80、90后而言,他们几乎很难想象,父母追星的样子。吕洋的记忆里,母亲只在年轻时看过一次田震的演唱会,门票是同单位阿姨赠送,除此之外,她很少把钱花在类似看演唱会这种“体验类的项目”上。正因为此,当母亲主动提出要看刀郎演唱会,还要为此跑到澳门时,吕洋十分吃惊。
刀郎走红那几年,她还没上小学,对于当时大街小巷反复播放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她没有太多记忆。她真正开始了解刀郎,反而是他消失在娱乐圈后——2012年,开完“谢谢你”巡回演唱会后,刀郎隐退。虽然不再发布新歌,但小宇的妈妈依旧乐此不疲地用电脑循环播放刀郎的经典专辑,小宇不喜欢刀郎的歌,觉得听起来“老老的,不潮流,歌词太直接”。
这场演唱会热潮,让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父母的精神世界,也让中老年粉丝得以重温青春记忆。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演唱会,更是一次跨代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
刀郎演唱会热潮背后,是中老年粉丝群体的崛起,是代际关系的微妙变化,更是音乐跨越时空的魅力展现。这场热潮让我们看到,音乐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它同样能触动中老年人的心灵,成为连接不同世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