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失禁背后的健康隐患:从泪道阻塞到甲亢性突眼
泪失禁背后的健康隐患:从泪道阻塞到甲亢性突眼
“泪失禁”这个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时难以控制地流泪。然而,在医学领域,过度流泪可能暗藏风险,它不仅与情绪有关,还可能涉及多种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泪失禁”背后的健康隐患。
泪道阻塞:流泪不止的元凶
在医学上,过度流泪通常与“泪道阻塞”相关。要理解这一疾病,我们先要了解泪液的正常排出途径。泪液由泪腺持续分泌,多余部分通过泪道流入鼻腔。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泪腺是水龙头,眼睛是水池,泪道则是下水道。
泪道阻塞会导致“流眼泪”,但“流眼泪”未必是“泪道阻塞”。眼科医生会把“流眼泪”区分为“流泪”和“溢泪”两种情况:
“流泪”本质是泪液产生过多所致,泪道本身没有阻塞,通俗的理解就是“水龙头开得过大了”。当患有结膜炎、角膜炎、倒睫、结膜结石、眼内异物等疾病时,眼睛受到过度刺激,泪液产生过多过快,泪道来不及快速排出,此类症状描述为“流泪”。
“溢泪”本质是泪道阻塞所致,泪液分泌是正常的。当因为后天炎症、外伤、先天发育等原因,发生“泪道阻塞”,使眼睛正常分泌的泪液无法引流时,此时的流眼泪便称作“溢泪”,通俗的理解就是“下水道堵了”。
从“流泪”到失明:泪道阻塞的危害
泪道阻塞看似小事,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初期可能只是迎风流泪或频繁擦拭,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慢性泪囊炎:泪道内积存的泪液继发细菌感染,产生脓液,影响其他眼科手术的实施,如白内障手术。
急性泪囊炎:病情进一步恶化,泪道内脓液聚集,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需要1-2周治疗才能康复。
眼部并发症:反复擦拭可能导致眼睑外翻、结膜炎、角膜炎,儿童如果经常揉眼还会影响角膜正常发育,增加近视或散光风险。
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个不容忽视的全身因素
除了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泪失禁。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个重要诱因。甲亢可能导致眼部症状,包括流泪、眼突等,这与泪腺分泌异常有关。
甲亢性突眼分为良性突眼和恶性突眼两种类型:
良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
恶性突眼:可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症状。
甲亢突眼的护理方法包括:
避免强光照射,外出时戴墨镜保护眼睛和视力。
睡眠时使用眼膏或油纱布保护角膜,枕头垫高以减轻眼部症状。
避免长时间用眼,少看书、少看电视,远离电离辐射物质。
加强眼部锻炼,每天做眼球运动以改善眼肌功能,但避免向上凝视。
饮食上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海带、海虾等海味,同时禁止饮用浓茶、咖啡以及烟酒。
如何诊断和治疗泪道阻塞
如果发现自己有泪失禁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泪道冲洗”进行诊断:
- 如果水全部流入鼻腔,则说明泪道是通畅的;
- 如果部分流入鼻腔,部分反流,则可以诊断为“泪道狭窄”;
- 如果水全部反流,则可以诊断为“泪道阻塞”;
- 如果水反流的同时,还伴随着脓液反流,则可以诊断为“慢性泪囊炎”。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泪道置管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适合轻度泪道阻塞。
- 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相对复杂,适合严重泪道阻塞、泪囊炎以及泪道置管术后复发的患者。该手术分为“皮肤入路”和“鼻腔入路”两种,后者可避免面部切口瘢痕。
- 其他方法还包括泪道探通术、泪道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
总之,泪失禁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它可能暗藏风险。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无法控制流泪,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通过专业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健康隐患,保护我们的视力和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