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汽车发展简史:从仿造到创新的跨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汽车发展简史:从仿造到创新的跨越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783755756952561

2024年4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期间,"产能过剩"成为热议话题。美国对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表示担忧,甚至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视为国家安全问题。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成就,也证明了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正在崛起。

前言

2024年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产能过剩”是耶伦访问期间的热词。美方渲染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过大产能对美国企业的利益构成威胁。

特朗普也曾表示,如果再次当选,他计划将新能源汽车视为国家安全问题,实施类似于芯片领域的安全禁令。

这说明美国已经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产生了担忧,从而开始玩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把戏。越是这样,越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何其正确。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汽车品牌在汽车工业领域给我国争了一口气!2023年,比亚迪的年销量达到了300万辆,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此外,众多中国品牌汽车大规模出海,在海外广受欢迎。

曾经,中国大地上跑满了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如今,中国汽车终于走向了全世界。我们曾经拿出市场换技术,结果多少年过去,合资品牌赚地盆满钵满,核心技术我国却没拿到,仍然受制于人。

如今,随着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合资车企的好日子快要过去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看看自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初露锋芒:手工车间到国营工厂

1950年代: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诞生

中国汽车工业起始于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那个时候一穷二白,温饱都还没解决 ,工业基础基本为零,更别说汽车了。

好在那时我们有苏联老大哥,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就开始思考如何发展中国经济,“五年计划”的概念正是那个时候提出的。

一五计划(1952-1957)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场景

为了帮助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苏联为中国设计了156个项目,其中就有汽车项目。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大会现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集团的前身)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毛泽东亲自为其奠基碑文题字。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汽车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碑文——毛泽东题字

1953年6月,毛泽东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上万名建设者齐聚长春。

经过3年的拼搏,1957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从此,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解放CA10下线

当第一批解放牌卡车开上长春街头的那一天,万人空巷,大家都争先一睹国产车的风采。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毛泽东视察一汽

1958年2月,毛泽东亲临一汽视察,对于一汽成功制造出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给予了热情夸奖,还勉励大家造出更多更好的汽车。

解放牌卡车源源不断地从长春开往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解放”这个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品牌也从此开启了中国汽车的历史航程。

1958年5月12日,一辆“东风”轿车样车开出车间,编号为CA71,这是新中国第一辆轿车。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轿车CA71

1958年5月21日下午,这辆样车被开到了怀仁堂花园,毛泽东坐在车上兜了两圈,下车后,高兴地说:“终于坐上了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了”。

我国第一辆卡车和轿车都在“一汽”诞生,其被誉为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共和国长子,可谓实至名归。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辆高端轿车“红旗”试制成功。


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同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后来的上汽集团)、北京汽车制造厂(后来的北汽集团)相继成立。

1960-1970年代:自力更生,国产车型逐渐增多

中国这么大,只有一个一汽肯定不够,于是二汽(东风汽车的前身)也被提上议程。

二汽建在哪里比较合适?

一开始准备建在武汉,但苏联人提醒要防止战争。一旦战争爆发,武汉长江大桥肯定会被当作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那样的话,二汽也会受牵连而消失 ,所以放弃武汉建厂。


苏联援华专家撤走前夕留影

到了1958年,我们与苏联闹翻了,为了防止与苏联打仗,二汽的选址需要为备战而考虑,那就是要进山、进洞,所以最终选址十堰。


第二汽车制造厂

二汽是从1969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它的建立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一汽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而二汽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汽车的历史。


汽车城-十堰

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尽管产量有限,技术也相对落后,但这个阶段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拥抱世界,引进技术

1980年代:合资兴起,技术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984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正式开张营业。

1985年,上海大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占比各50%,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


第一辆合资轿车:大众桑塔纳

同年中法合资的广州标致也成功顺产。

合资企业的诞生,结束了中国闭门造车低水平的徘徊,开辟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发展的道路。

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仅是资本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引进和管理经验的学习。

1990年代:市场多元化,品牌竞争加剧

进入9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国营汽车企业,更多的民营和合资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也逐渐成熟。

1991年,大众汽车的第二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成立。

1992年,二汽与法国雪铁龙成立神龙汽车。

1995年,海峡两岸最大的汽车生产合资企业东南(福建)汽车成立。

……

为了保护自主汽车产业,避免国外汽车品牌将中国汽车市场垄断,我国出台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其中有两条很重要:

第一,必须与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且外资品牌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占比不得超过50%。

第二,外资品牌来到国内最多和国内两家汽车生产企业合资。

1997年,吉利进入了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


民营企业第一辆轿车:吉利豪情

同年,奇瑞汽车成立,旗下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奇瑞QQ

21世纪: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2000年代:快速发展,迈向国际化

到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一年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汽车产销量迅速增长,中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长城汽车的前身可追溯到1984年,当时属于乡镇集体企业,叫长城工业公司,1991年、1995年两次承包给魏建军经营,1998年改制为长城有限公司,2001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长城最开始主要做皮卡,后来也摸索过客车,但后来真正让长城进入乘用车领域的是一款叫“赛弗”的SUV,一经上市便引爆中国SUV市场。

长城赛弗SUV,开了中国经济型SUV先河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入汽车行业,2005年第一款轿车比亚迪F3上市。

2005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为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旗下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8家整车企业和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了专业化重组,并成立了中国南方汽车(后于2009年更名为“长安汽车”)。

2007年,观致汽车成立,中国汽车吹响了进军高端轿车的号角。

2008年,全球第一款插电混动汽车比亚迪F3DM诞生,这也象征着比亚迪率先实现了电动车的商业化。

从2000年到2010年,伴随着中国合资汽车企业及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销量由2000年的208万辆(世界第8)增长到2010年的1806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

2010年至今: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崛起

虽然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核心技术仍然在外国人手上。所以,进入2010年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移,以求换道超车,进而实现中国汽车的持续蓬勃发展。

实际上,早在2001年,中国就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2009年-2012年,四部委(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通过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13年-2020年,我国在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简直费尽心思,各种大招都用上了:财政给补贴,减免购置税,路权上给予通行特权,甚至停车、充电上都给予一定优待政策。

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彻底爆发,渗透率从2020年的5%增长到2022年的25%,同时,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大举走向海外市场。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汽车产业从落后欧美到如今领先世界,一路走来,筚路蓝缕。

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自主汽车品牌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宁德时代等。

结语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仿造到创新,中国汽车不断突破自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汽车的明天,必将更加精彩!

回顾中国汽车发展的简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跨越都离不开创新的引擎。正是无数汽车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才有了今天中国汽车工业的辉煌。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汽车的故事,还在继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