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爆红背后:魏晨、白敬亭如何打动你?
《上春山》爆红背后:魏晨、白敬亭如何打动你?
2024年央视春晚上,一首《上春山》迅速走红,成为国民级爆款歌曲。这首歌由魏晨、魏大勋和白敬亭三位明星联手演绎,曲作者张超和词作者玉镯儿精心打造。歌曲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情感表达上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弦。
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上春山》的创作灵感源于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贵州的传统民俗活动“爬坡节”。词作者孙红莺在创作时想起了贵州的百里杜鹃、梵净山、丹寨龙泉山、乌蒙山等地。曲作者张超认为春山可以是二月份的万峰林、梵净山,三月份的贵安樱花园,四月份的百里杜鹃,以及四月底的丹寨龙泉山映山红。
歌曲融合了古典诗词意境与现代旋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化用,以及民乐元素的加入,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编曲中使用大量管弦乐和民族乐器(如唢呐、古筝),并融入贵州民族打击乐器,既喜庆又具地方特色。
歌手表现与争议
三位歌手的演唱各具特色。魏晨的嗓音清澈明亮,魏大勋的演唱深情款款,而白敬亭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其独特的气质和表现力也为歌曲增色不少。然而,正是白敬亭在舞台上的表现引发了巨大争议。
在演出中,白敬亭的黑色演出服装被指涉嫌抄袭,且未遵循设计好的舞台走位,而是占据最高台阶,阻碍其他两位歌手的表演。这一行为引发观众质疑其故意占“C位”、耍心机,进而产生“春山学”。风波发酵后,白敬亭在微博和抖音分别掉粉约20万和27万。
歌曲反响与后续影响
尽管存在争议,《上春山》依然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赢得了广泛好评。歌曲在央视春晚首播后迅速走红,成为国民级爆款歌曲。然而,争议也影响了后续演出安排。在央视元宵晚会中,三位原唱者均未被邀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台对艺人舆论风险的考量。
从整体来看,《上春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音乐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个人表现与团队合作等多重议题的思考。这首歌及其引发的争议,成为了2024年最具话题性的文化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