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就关节痛?3个实用方法教你护好关节
天一冷就关节痛?3个实用方法教你护好关节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很多人会感到颈肩、膝盖、手指等关节隐隐作痛。这种现象在中医中被称为"天冷骨先知",而现代医学则解释为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关节腔内的代谢废物难以排泄,从而引发疼痛。那么,如何在寒冷的季节保护好我们的关节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为什么天一冷就关节痛?
中医角度
在中医理论中,“寒”主痛、主收引,也就是说寒冷容易引起疼痛以及血管、肌肉和筋膜的收缩。
现代医学角度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关节腔内的代谢废物难以排泄,局部炎症因子不断累积。因此,当关节受冻时,就会通过疼痛、肿胀、僵硬等方式发出“抗议”。
除了寒冷之外,关节也不喜欢长时间静止不动。在静止的情况下,气血的循行功能会减弱,同样会导致关节处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天冷时,很多人喜欢窝在床上或沙发上,这无疑会加重关节的不适。
关节疼痛怎么办?
保暖有技巧
天冷时,要注意对容易受寒的关节部位进行保暖。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居家休闲,都要特别关注有过伤病史或表面覆盖肌肉较少的关节。早晚气温较低、风大的时候,要围好围巾、戴好手套、穿好秋裤等。随着气温下降,除了增加衣物,还可以使用发热围巾、鞋子、袜子或护膝、护肩、护腰等科技产品加强保暖效果。
“寒从足下起”,脚部保暖尤为重要。长袜和舒适保暖的鞋子不仅适合外出,居家时也可以穿着,相比单薄的拖鞋,专门的室内布鞋或运动鞋既能保暖又能防滑防摔。
运动有方法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内部阳气生发,增强抗寒能力。运动并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时间,掌握方法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 早晨起床时:在床上做10个伸懒腰动作和30个蹬腿动作,完成热身后再起床,这样可以避免行走不稳导致摔倒。
- 久坐时:手部可以做抓握、搓手动作,搓热后还可以按摩颈肩,缓解颈部僵硬疲劳;脚部可以做踮脚、蹬腿动作,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增强灵活性。
- 睡前:如果感觉脚部发凉,可以进行20个蹬腿动作的拉伸,直到全身暖和后再平复呼吸入睡。
泡脚能暖身
泡脚能够产生热量,改善血液循环,对全身关节都有好处。适量加入艾叶、生姜、花椒、粗盐、当归等煮水效果更佳。
- 踝关节不适时,泡脚水位要没过踝上三寸;
- 膝关节酸软时,可以用毛巾浸泡热水后湿敷;
- 手部关节僵硬疼痛时,也可以采用浸泡或湿敷的方法。
这里提供一个专业的中药熏洗方,有条件者可以按需使用:
材料:
- 艾叶 30g
- 徐长卿 30g
- 透骨消 30g
- 防风 30g
- 宽筋藤 30g
做法:
- 正常煎煮约20分钟,加适量凉水稀释至温度适宜;
- 将药液倒入盆中,双脚泡入(膝关节不适时,可以用毛巾搭在膝关节上,用杯子乘取药液淋在毛巾上进行淋浴,反复进行);
- 盆中药液温度下降后,可烧一壶开水适当添加,注意保持温度;
- 每天进行1-2次均可,没有严格次数限制,每次泡洗约20-30分钟为宜;
- 结束后迅速擦干,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
注意事项:该方不适用于存在肿胀情况或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仍然存在明显疼痛,或者“天冷就痛”的情况持续半年以上但尚未明确病因,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选择科室时,可以根据以下特征判断:
- 骨科:疼痛主要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关节,发于负重的大关节(如膝、髋、腰椎等),疼痛与运动或受伤有关,休息后有所缓解。
- 风湿科:疼痛涉及多个关节,呈对称性发作,发于小关节(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无外伤情况下突发疼痛,伴有晨僵、肿胀,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
当症状不典型、无法自行判断时,建议及时就医,及早就诊评估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