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揭秘地球内部结构的新型探测手段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揭秘地球内部结构的新型探测手段
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粒子物理的新型探测技术,通过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缪子来探测和映射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技术具有无接触、无损、深穿透等特点,在地质勘探、工业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征途中,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更加高效、精准的探测方法。1936年美国学者在进行宇宙射线实验时发现了缪子,因其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大型目标物的无接触、无损成像,成为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缪子成像技术可以利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缪子来探测和映射地球内部结构,实现地质结构的大深度、高精度三维成像,为地质勘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有望在地质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缪子的性质及来源
缪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属于轻子的一种,带有-1的基本电荷及1/2的自旋,质量约为质子的1/9,电子的207倍,半衰期约为2.2微秒。缪子主要在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宇宙中充斥着高能宇宙射线,当其进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碰撞,产生π介子等高能粒子,这些介子迅速衰变,最终产生缪子等次级粒子(图1)。缪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地球表面传播,平均每平方米范围内每秒会落下约200个缪子。
图1 缪子的产生过程
技术原理
按照成像原理,缪子成像可分为两类,一是透射成像,也称为吸收成像技术,其原理基于缪子穿过物质时发生的能量损失现象,物质密度、厚度不同,则损失的能量也不同,通过测量缪子在穿透前后的能量差异推导出物质的密度分布,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图2)。二是散射成像,其原理是利用缪子穿透物质时发生的角度变化来成像,缪子穿过物质时与原子核发生碰撞,运动方向将偏离入射方向,一般来说,穿过的物质密度高、原子序数大则偏转角也越大,通过追踪偏转角的变化从而反推物体的内部结构(图3)。
图2 透射成像 图3 散射成像
在地质领域,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基于缪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检测其在穿透地层时的通量和能量损失,推断地下结构的密度和形态,从而获得地质信息。
技术优势
缪子成像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采用天然的粒子源,无需额外放射源,测量过程无辐射危险;二是非侵入式探测,无需对物体进行破坏,即可实现对物体结构的探测,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三是深穿透能力,能够穿透数百米甚至数千米厚的岩石和金属,适用于大型目标物和深层地质结构的成像;四是高精度成像,通过先进的反演算法和成像技术,可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
系统组成
缪子成像系统通常由缪子探测器阵列、数据采集系统和成像算法等部分组成。探测器阵列负责捕捉穿过物体的缪子信号,探测器类型有闪烁体、气体和核乳胶三类。数据采集系统将探测器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输给成像算法,成像算法利用先进的反演技术,根据缪子信号的衰减和偏转信息重构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图像。
应用场景
随着技术研究的深入和设备性能的提升,宇宙射线缪子成像的应用场景得到持续的拓展,可应用于地质勘探、工业探测、智慧农业、科技考古等多个领域,在建(构)筑测量、地质勘查、文物古迹监测、冰川测量、天然洞穴探测、反应堆监控、乏燃料监测、海关集装箱检测等方面已经实现了应用突破。在地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1)地质结构探测。通过探测和分析地下岩体的分布、构造及性质,为地质灾害预防、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火山监测中探测内部的岩浆室等结构,在地震监测中监测地下断层的活动,为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2)矿产资源勘探。利用缪子成像技术探测和评估金属矿、煤矿等地下矿藏的分布、形态、规模等信息,指导矿产开采,不仅提高探测的精度和效率,还可避免传统勘探方法对环境的破坏。
(3)地下空间探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开展地下隧道、地下管线、地下停车场等结构的探测,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地下水资源调查。帮助确定地下含水层的分布,评估地下水资源储量并监控水位变化,还可用来监测地下水污染情况。
典型应用实例
(1)老黑山内部结构成像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团队在五大连池火山中的老黑山进行了国内首次火山缪子成像研究。使用基于四棱柱型塑料闪烁体的缪子探测器采集了超过300万个有效的缪子事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成功获得了老黑山的相对密度二维图像(图4),并对图像中密度值偏低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初步验证了利用缪子成像技术研究火山内部结构的可行性,在火山灾害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4 (a)缪子成像探测器结构示意图;(b)成像结果
(2)早子沟金矿探测
2023年兰州大学团队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个基于缪子成像的矿藏勘探应用。使用自主研发的三棱柱形塑料闪烁体缪子成像系统CORMIS(图5),成功重构出了早子沟金矿区中的金矿矿脉、采空区和板岩等地质结构(图6),展示了该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矿脉圈定和采空区探测方面的价值。
图5 早子沟矿区的缪子探测器
图6 地下密度异常体的成像结果
(3)秦始皇陵地宫模型构建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利用蒙特卡罗GEANT4程序,对秦始皇地宫缪子吸收成像进行了模拟研究。图7(a)所示为不同视角下的秦始皇陵模型,图7(b)所示是二维成像结果,能够反映出地宫内墓室、墙体和回填夯土等异常结构的位置信息。重建得到的墓室边长和墓室中心埋深相对于理论值的差异在7%左右,验证了利用缪子技术对秦始皇陵成像的可行性。
图7 (a)秦始皇陵模型示意图;(b)两个测量点的二维投影
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安全的探测技术,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提高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强化数据处理能力、优化成像算法,缪子成像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将持续提升,缪子成像设备在未来有望实现量产和商业化,为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高效便捷的探测服务。
主要参考资料:
[1]姚凯强,苏宝鹏,李卓岱,等.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24, 14(06): 715-731.
[2]钟嘉豪,唐健.浅述缪子科学与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 2023, 35(02): 31-36.
[3]陈羽,杜浠尔,罗光,等.缪子探测及其多学科应用[J].物理实验, 2019, 39(10): 1-15.
[4]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揭开矿山内部奥秘的新钥匙—兰州大学天然射线缪子探矿技术取得新突破[EB/OL]. [2024-2-23].https://news.lzu.edu.cn/c/202402/109125.html.
[5]苏宁,刘圆圆,王力,等.秦始皇陵地宫宇宙射线缪子吸收成像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 2022, 71(06): 3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