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王到阶下囚:龙云的传奇人生
从云南王到阶下囚:龙云的传奇人生
龙云,这个在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的传奇人物,从一个地主家庭的子弟成长为掌控云南军政大权的军阀,再到最终被蒋介石软禁的命运转折,其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他既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又是与汪精卫勾结的叛徒,这种矛盾的身份让他成为了历史研究中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手,描述了戍边将军立志报国,驱除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自古以来,尤其是战争时期,就有无数将领因其骁勇善战,指挥能力强而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民国时期的龙云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龙云,他手握重兵,戍守云南,称号“云南王”,它既是军阀,又是抗日斗士。他既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英雄,同时他又是勾结汪精卫密谋反叛的叛徒。他是万人敬畏的大军阀,又是人人喊打的监下之囚。他的一生传奇而又精彩。
18世纪80年代中期,光绪年间,龙云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小他便不愁吃喝,腰缠万贯。然而,由于他所处的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乡下地区,所以他们家族只能算是当地的土霸王。再加上那个时期的外来思想并没有能够在民间大范围的普及,他也就没有及时接收到思想教育。19世纪10年代初期,龙云正式踏足了军队,同年的12月份,他被任命为上尉的候选人,从此他进入了滇军行队。在军队里待了四年,他才看到了出路。
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在战争的过程中,蔡锷调走了唐继尧的副官邹若衡,于是,龙云便既任命为唐继尧的副官。唐继尧便是云南的督军,由于龙云个人能力突出,逐渐受到云南督军的赏识,一步一步的高升,成为唐继尧的亲信。
从1921年到1927年,短短七年间,龙云在各种战争中节节胜利,屡获战功。便从一个小小的军官成长为一任军长。1928年,龙云又被蒋介石所赏识,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的主席,从此,龙云便在治理云南省上扎下了根基。至此,龙云便成为了云南王,就连蒋介石也要看他三分面子。
成为云南王的龙云,并没有至此止步,为了锻炼他的滇军,拥有一个战斗力十足的军队,龙云下了很多功夫。他分别从军队裁员,购买军用装备和操练士兵三个方面去改造滇军。
在裁军方面,他进行了淘汰制,选择合格的新兵,将合格的士兵重新编入队伍。这使得整个军队的结构框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购买军用装备方面,他花了大量的钱财,向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买武器,使得军队的作战能力更上一层楼。
最后在军事操练方面,他也是采用的国外军队操练的方法,比当时国内的练兵方法要先进的多,使得滇军的整体素质也更高了。就这样,滇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大地增强。事实证明,在后面的种种战场上,滇军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战争成绩,杜聿明也评价滇军的军事实力十分强盛。
在抗战的过程中,龙云将滇军重新组建为第60军,第60军在抗日的过程中,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很多战士都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参战的有接近40万人口,伤亡也有十万人口之多,几乎大量的设备和物资都是云南自己承担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滇军是抗日战场上的英雄。
然而,龙云在有着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与反叛投资汪精卫暗中勾结,他为汪精卫谋划了逃亡路线,在汪精卫臭名昭著的时候,在全民讨伐汪精卫的时候,他却默不作声,甚至后来的汪精卫和日本集团都指出,龙云和汪精卫一直是同盟关系。事情的最后,还是以龙云在报刊上澄清与汪精卫断绝关系为结束。
不由会想他为什么既会操练军队投入抗日战争,又会投靠汪精卫,和汪精卫有合作呢?其实从龙云的身份不难得到结论。龙云他是地方军阀,他的身份具有阶级局限性,因此便带来了他人物的复杂性。
他既需要蒋介石的帮助,但同时他又不想让蒋介石成为全国的领导者。因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他云南王的身份。诸多矛盾综合起来,使得他必然会对蒋介石有所忌惮。这也是造成他抗日的同时,又会和汪精卫合作的原因吧!
结语
抗战胜利后,龙云也对蒋介石放松了警惕,然而蒋介石却明里暗里削弱了龙云的军力,最终,蒋介石在1945年对龙云进行了软禁。这标志着龙云在政治上的下台。一方军阀,最终落幕。三年后,龙云逃出了监狱,于1949年在香港登报声称和蒋介石决裂。最终龙吟于1962年6月24日逝世,享年74岁。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