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酸痛、僵硬的 “妈妈手”,这样治好它
反复酸痛、僵硬的 “妈妈手”,这样治好它
"妈妈手"是许多女性,尤其是新手妈妈常见的手部问题。它不仅会导致手腕或大拇指酸胀疼痛,严重时还会影响日常活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妈妈手"的成因、症状,并提供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提起"妈妈手"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女性朋友们都得过,尤其是辛苦做家务和照顾宝宝的妈妈们。患了"妈妈手"的女性,经常会感觉手腕或大拇指一用力其周围就酸胀疼痛,反反复复疼痛,甚至是久痛不愈。到了后期拇指及腕关节甚至无法正常发力及僵硬,医学上这被称为是"腱鞘炎"。
那么"妈妈手"到底是怎么会形成的?对于"妈妈手",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妈妈手"不是风湿病
很多患上"妈妈手"的是刚生完孩子的新手妈妈,所以常常会有妈妈们把"妈妈手"认为是"产后风"的一种表现,认为自己得了风湿病。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妈妈手"真正的名字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腱鞘炎的一种,它还有很多俗名,比如"弹响指""扳机指"等。
之所以这类病状在新手妈妈中表现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新手妈妈们长时间抱孩子或抱孩子的姿势不正确或劳累,再加上哺乳期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腱鞘炎的相关症状。
其实,部分腱鞘炎是由于孕期激素异常而发生,当生完孩子一年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处于平稳的状态了,腱鞘炎也就能自愈了。
腱鞘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部疾病,它是指肌腱及其周围腱鞘的炎症。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外的组织起到固定、保护肌腱的作用,使其在腱鞘内能够自由滑动。
腱鞘炎通常由于不恰当的长期、过度、重复的活动导致,比如抱孩子、做家务劳动、使用电脑或手机等。这些活动会导致腱鞘损伤,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
此外,那些单一重复手部动作,比如长期使用手机、鼠标的人群,也都有可能会患上"妈妈手"。
自测腱鞘炎,做这个动作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这些症状,可以用一种叫"握拳尺偏试验"的简单方法来自查一下:
将大拇指放入四指中,握拳,向小拇指的方向压,如果靠近大拇指的手腕会痛,就说明很可能患上腱鞘炎了。
如果去医院就诊,切记X光拍片很难检查出腱鞘炎,一般是通过超声检查来进行诊断的。
腱鞘炎的八种表现
- 疼痛:在受影响的关节附近感到疼痛,尤其是在进行活动时,如握拳、提重物或打字。
- 压痛:在肌腱或其周围的腱鞘上施加压力时会感到疼痛。
- 活动受限:受影响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可能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 肿胀:受影响区域可能会出现肿胀,这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
- 弹响:在某些情况下,当肌腱在腱鞘内移动时,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声或"弹响"。
- 僵硬:尤其是在早晨醒来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受影响的关节可能会感到僵硬。
- 力量减退:受影响的肌腱可能会减弱,导致握力或抓握力下降。
- 局部温度升高:受影响区域可能会比周围皮肤温度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减少用手,腱鞘炎康复的关键
腱鞘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休息和制动: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这是腱鞘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使用夹板、支具或石膏固定患处,以减少肌肉在腱鞘内的摩擦,从而达到缓解急性期疼痛的效果。
- 热敷和冷敷:在急性发作期或肿胀明显时,可以使用冷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急性期过后,晚间睡觉前或疼痛较为轻微时,可以使用温水浸泡手腕或手指,或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封闭治疗,即向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局麻药,以缓解疼痛症状。
- 康复训练:可以在康复师指导下做一些康复训练动作,以达到患者症状的目的。
- 物理治疗:如体外冲击波、微波理疗或远红外线理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
-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和封闭治疗均无效,或者病情持续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腱鞘切开或部分切除,以松解粘连的肌腱和腱鞘,恢复关节功能。
-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治疗和推拿等,可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口服药物或外用药膏、洗剂等。
告别腱鞘炎,从正确用手开始
腱鞘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避免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的重复性活动,如抱孩子、做家务或使用电脑、手机或其他手部活动。定期休息,进行一些手部伸展和放松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 适当休息与保护:当手指开始出现腱鞘炎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过度使用受影响的手指或手腕,避免进一步加重炎症,使用手部支具进行固定。
- 正确姿势:避免手腕弯曲或过度伸展的姿势,使用支撑物品如手腕支架可能有助于维持正确的手腕姿势。
- 适当锻炼:一些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强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荷。
本文作者:成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指导专家:文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医学支持: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