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教你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广西大学教你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广西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4年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召开了年度工作总结会,对心理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中心主任覃雄强调,要持续推进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质化发展,加强心理育人力量和资源下沉到学生一线,并做好家-校-医协同育人工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广西大学不仅建立了“每日健康档案”制度,还制作了“防疫心理小课堂”系列微视频,帮助学生在特殊时期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这些举措不仅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实用建议。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完成人生发展任务的前提。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交往、爱情、求职等重要课题。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更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 有幸福感
-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大学生应该主动加强心理自助,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及时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积极参与心理技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是运用放松、暗示、音乐、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和设施,设计特定的情境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使参与者改变心理面貌,养成所预期的技能、习惯与行为,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付诸实践,在更广的社会课堂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心理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个体需要的时候提供情感安慰、行动建议,帮助个体度过人生的艰难期。大学生应该:
- 扩大人际交往圈,结交更多朋友
- 学会向亲人、朋友、老师敞开心扉
- 参与社团活动,建立稳定的社交网络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学生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升情绪。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
合理安排饮食:均衡的营养摄入对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
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人兴趣,如阅读、绘画、音乐或运动,可以帮助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面对压力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放松技巧。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负荷。
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从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遇到困难时,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挑战。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学会倾听和表达。遇到问题时,不要犹豫寻求他人的帮助。
设定合理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可实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这不仅能提供方向感,还能在达成目标时获得成就感。
保持感恩的心态:每天花时间思考值得感激的事物。这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减少负面思维。
避免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虽然社交媒体可以连接朋友,但过度使用会导致比较和焦虑。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
广西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不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