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研企业招聘热潮来袭!
成都科研企业招聘热潮来袭!
近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显示,成都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从2020年的第14名升至2024年的第8名,折射出成都强劲的科技创新动能。这一排名的跃升,不仅体现了成都科技创新实力的增强,也为科研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科研企业蓬勃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4年,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24.12亿元、较上年增长12.4%,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R&D投入强度3.73%,5年提升1.07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底,在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5万户;在蓉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本地成交额增长到25.58亿元,占总输出额之比37.18%,3年提升8.55个百分点。技术合同登记额预计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0%。此外,成都还获批建设国家首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46个。
这些数据背后,是成都科研企业的蓬勃发展。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为例,该所正在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编制内科研人员。招聘岗位涵盖生态学、动物学、生物物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物资源利用等。
科研岗位需求旺盛,人才聚集效应显现
随着成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岗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招聘启事显示,该所计划招聘20多个科研岗位,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生态学、动物学、生物物理学、机械电子工程等。这些岗位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并在SCI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除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还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招募科研人才。例如,天玑算、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以及天府永兴实验室等机构都在发布招聘信息。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平台。
海归人才加速回流,就业前景持续向好
《2024成都海归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成都海归数量预计新增20000人左右,较2023年增长约15%。海归人才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占比分别为30%、18%和15%。这表明,成都的科研环境和产业发展前景对海外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毕业于美国硅谷某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先生,回国后选择加入成都高新区内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他表示:“高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团队。我选择回成都发展,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创新氛围,能够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尽管科研人才在成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但成都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政策为科研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其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成都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文化氛围浓厚,也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政策支持加码,科研人才迎来发展机遇
为了吸引和留住科研人才,成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成都市科技局发布了《成都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为科研人才提供资金支持、项目资助和生活补贴。同时,成都还建立了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资源和创业支持。
成都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政策为科研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其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成都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文化氛围浓厚,也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成都科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科研岗位的旺盛需求,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成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科研人才在成都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求职者来说,成都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