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与陈淳的“登高必自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与陈淳的“登高必自卑”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8A010PE00
2.
https://ww.gushiju.net/shici/guanyu/%E7%8B%82%E4%B8%8D%E8%91%97/chaodai-%E4%B8%8D%E9%99%90/p-6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2%B3%E9%BA%93%E4%B9%A6%E9%99%A2
4.
https://m.qidian.com/ask/qbplwamycpe
5.
https://www.ruiwen.com/wenxue/dufu/95643.html
6.
http://www.aishici.cn/Article/Detail/N5QtUt
7.
https://ww.gushiju.net/shici/guanyu/%E8%BE%A8%E6%B2%BB/chaodai-%E4%B8%8D%E9%99%90/p-3
8.
https://www.baike.com/wikiid/7641554893605507551
9.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6%BD%E9%BA%93%E6%9B%B8%E9%99%A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作于杜甫56岁那年,当时他寓居夔州,正值重阳节,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面对萧瑟的秋景,百感交集。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通过“风急”、“天高”、“猿啸”、“鸟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永恒,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后四句抒发情感,将个人的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入其中,读来令人动容。

杜甫的登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攀登,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他从低处开始,一步步登上高台,最终达到了情感和思想的高峰。这种“登高必自卑”的过程,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写照。

南宋文人陈淳在其《谨所之赠王氏子》中,也体现了“登高必自卑”的思想。诗中写道:“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陈淳勉励王氏子要从年轻时就树立远大志向,但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这种既志存高远又注重基础的态度,正是“登高必自卑”的精神内涵。

“登高必自卑”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上,更被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所推崇。以岳麓书院为例,这座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千年学府,一直将“登高必自卑”作为其教育理念的核心。书院强调学生要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学术的高峰。这种教育思想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今社会,杜甫和陈淳对“登高必自卑”的诠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这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精神。正如杜甫在《登高》中所展现的那样,只有经历了低谷的磨砺,才能最终登上人生的高峰;而陈淳对王氏子的勉励,也提醒着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始于微小的努力。

“登高必自卑”,这句古老的哲言,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每一个追求理想、不懈奋斗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