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康复设备助力脑梗康复新纪元
智能康复设备助力脑梗康复新纪元
脑梗,这个被称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疾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达70%-80%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手脚不灵活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然而,随着智能康复设备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创新突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在上海市“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脑机接口技术正在改写脑梗康复的未来。由束小康博士带领的团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这款设备通过“脑手一体化”协同操作,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从大脑到肢体的神经通路。
“当患者想要拿起一样东西,通过运动想象,激发体感运动皮层的神经产生兴奋,这样的脑电信号就向手部传递……”束小康博士解释道。设备通过一顶布满电极的“帽子”采集脑电信号,经过解码后通过蓝牙向机械手套发出抓握指令。这种“中枢-外周-协同”的神经闭环回路,能够通过反复训练和刺激,重塑患者的运动神经回路。
临床试验:效果超出预期
自2022年7月开始,该设备已在华山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参与患者达168例。试验结果显示,康复效果比传统疗法高出25%以上。有的患者通过十多次脑机康复疗程,就从手无法动弹到能够自己拿着筷子进食;还有脑部受创的中学生,也通过脑机训练赶上了高考。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已获得3轮融资,总规模达数千万元。最近一轮融资在去年底完成,显示出投资者对其市场前景的看好。与侵入式脑机接口相比,非侵入式设备不需要开颅手术,医疗机构的采购和使用成本仅相当于数十万元的中端医疗装备,但技术含量却属高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价值。
智能设备:让康复触手可及
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泰分中心,智能康复设备正在改变患者的生活。患者乔阿伯因脑梗在这里接受了两年多的康复训练,从曾经的轮椅使用者到现在能够自由行走,他见证了智能设备带来的奇迹。
中心引入了62种设施设备,包括下肢机器人、上肢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这些设备能够通过精密的关节感应器全方位评估患者的步行功能,生成康复建议,并具备档案记录功能,大幅提升治疗效率。中心还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签订共建协议,由专家定期下沉社区指导和带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未来展望:智能康复的新纪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康复设备正在从三甲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甚至有望进入家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被列入上海“未来健康”产业方向,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束小康博士透露,团队正在开发适用于腿部和足部的外骨骼设备,以帮助下肢瘫痪患者重新行走。他们还启动了针对“植物人”的脑机接口项目,试图通过双向刺激唤醒感官功能。
智能康复设备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康复体验。相比传统康复手法,脑机接口参与康复治疗的成本仅略高,每次约150元,两个疗程共3600元,对于达到不影响基本生活的效果来说,这样的治疗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智能康复设备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脑梗康复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更将为整个医疗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康复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