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都江堰熊猫谷:揭秘大熊猫野化训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都江堰熊猫谷:揭秘大熊猫野化训练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0760
2.
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21/doc-ineafmir4731879.shtml
3.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9/2024/0709/988975.html
4.
https://www.sohu.com/a/840207235_121620820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05866
6.
https://www.panda.org.cn/cn/pandavalley/
7.
https://m.panda.org.cn/cn/news/truth/2024-05-29/8388.html
8.
https://www.nwu.edu.cn/info/1192/35452.htm
9.
http://www.cndfilm.com/2024/05/15/ARTIOcxQXtQyZwaE4VhkwlpQ240515.shtml

2024年12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传来喜讯:通过野化训练,已有11只圈养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其中9只存活,7只成功融入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大熊猫野化放归工程取得重要突破。

01

熊猫谷:野化训练的重要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又称“熊猫谷”,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的野化训练中心。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白马村,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占地2004亩,总投资3亿元。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里已成为10余只大熊猫和20余只小熊猫的安居之所。

作为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训练、放归及繁育基地,熊猫谷不仅承担着科研任务,还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野外救护、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其核心使命是通过科学训练,帮助圈养大熊猫逐步适应野外环境,最终实现放归自然。

02

创新的野化训练方法

在熊猫谷,一项名为“母兽带仔”的野化训练方法正在实施。这种方法由我国科研人员首创,通过母兽的自然行为来培养幼仔的野外生存能力。

具体操作中,科研人员会精心选择既有野外生存经验又具备足够保护能力的母兽。幼仔出生后,工作人员会穿上特制的“熊猫人”伪装服,涂上熊猫尿液和粪便的气味,以遮盖人类气息。这种伪装服经过多次改良,既能保持高度伪装性,又轻便适合野外工作。

在训练过程中,幼仔会学习觅食、爬树等野外生存技能。当幼仔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并通过专家论证后,就会被放归大自然。放归时,幼仔会被戴上可追踪监测的电子颈圈,通过卫星信号来追踪其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

03

成果与挑战并存

尽管野化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例如,2016年9月,首批野化放归个体“和盛”在栗子坪保护区内遭遇不明动物攻击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野化放归安全性的担忧。

对此,专家表示,野化放归的目的是复壮野外小种群,增加大熊猫基因多样性。虽然存在风险,但这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降低风险,科研人员不断优化训练方法,采用母兽养育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放归成功率。

04

未来展望: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基地

目前,熊猫谷正在推进扩建计划,目标是打造占地15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基地。这将是一个集科研、教育和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为大熊猫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也将成为公众了解和参与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窗口。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熊猫谷的生态保护成效日益显著。据监测数据显示,都江堰片区已发现两个野生大熊猫种群,共计16只野生大熊猫。同时,各种动植物和同域珍稀动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最初的18只大熊猫繁育到现在的238只,熊猫谷见证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未来,这里将继续为大熊猫的野化训练和放归工作贡献力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