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崛起,春晚还能火多久?
新媒体崛起,春晚还能火多久?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新媒体端直播用户规模达7.95亿人,相关视频点播播放量43.63亿次。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春晚的强大影响力,也反映出在新媒体时代,春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收视率下滑:传统电视媒体的困境
近年来,春晚的收视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从巅峰时期的超过40%,降至如今的20%左右。这一变化背后,反映了新媒体时代观众观看习惯的深刻转变。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以其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另一方面,春晚自身的内容创新不足,也导致了观众流失。传统歌舞、小品等节目形式逐渐失去吸引力,而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则更加新颖、多样。
科技创新:春晚的自我革新之路
面对挑战,春晚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节目质量和传播效果。
2025年春晚首次实现全国产8K装备制作,采用三维菁彩声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体验。同时,总台持续推进“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运用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立体视觉等技术,不断提升春晚视音频质量和全媒体传播效果。
在舞台呈现方面,春晚采用了X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此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也被应用于春晚舞台,通过智能生成的视觉特效增强舞台表现力。
互动创新:增强观众参与感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观众的观看习惯,春晚不断创新互动方式,增强观众参与感。
“竖屏看春晚”已成为春晚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今年,竖屏直播播放量达4.23亿次,连续3年创新高。此外,春晚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各类互动活动,如舞蹈挑战赛、话题讨论等,吸引观众参与。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作为承载着中国人文化记忆的节目,春晚在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挑战。
一方面,春晚通过创新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例如,通过AIGC技术让古籍、古画中的人物“动起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另一方面,春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舞蹈相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未来展望:新媒体时代的春晚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春晚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其作为文化传承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形式,增强与年轻观众的互动。
同时,春晚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传递正能量。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社会的温暖与美好,激发观众的共鸣,传递正能量,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025年的春晚,让我们看到了这台晚会正在积极求变。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科技创新、形式创新和互动创新,春晚正在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为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台承载着中国人文化记忆的晚会,将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