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考:三角形内外接圆半径计算技巧
高考数学必考:三角形内外接圆半径计算技巧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数学中的常见考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相关题目,还能提升我们的几何思维能力。本文将从定义、公式推导到具体应用,全面解析三角形内外接圆半径的计算技巧。
基本概念
内切圆与内心
三角形的内切圆是指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其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内切圆的半径。
外接圆与外心
三角形的外接圆是指通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其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对于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对于直角三角形,外心位于斜边中点;对于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
计算公式及证明
内切圆半径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其三边长分别为a、b、c,半周长为s=(a+b+c)/2,面积为A。
内切圆半径r的计算公式为:
[ r = \frac{A}{s} ]
证明过程如下:
设内切圆半径为r,内心到三边的垂足分别为D、E、F,则有:
[ A = \frac{1}{2}ar + \frac{1}{2}br + \frac{1}{2}cr = \frac{1}{2}r(a+b+c) = rs ]
从而得到:
[ r = \frac{A}{s} ]
对于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还有更简单的计算公式:
[ r = \frac{a + b - c}{2} ]
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外接圆半径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其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角分别为A、B、C,面积为A。
外接圆半径R的计算公式为:
[ R = \frac{a}{2\sin A} = \frac{b}{2\sin B} = \frac{c}{2\sin C} ]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正弦定理证明。另外,还可以通过面积关系得到另一个计算公式:
[ R = \frac{abc}{4A} ]
证明过程如下:
由正弦定理可知:
[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 2R ]
又因为:
[ A = \frac{1}{2}bc\sin A ]
所以:
[ R = \frac{abc}{4A} ]
对于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等于斜边的一半。
高考题型解析
题型一:直接计算内外接圆半径
例题1:在△ABC中,已知a=6,b=8,c=10,求其内切圆和外接圆的半径。
解析:
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因为6²+8²=10²。
内切圆半径:
[ r = \frac{a + b - c}{2} = \frac{6 + 8 - 10}{2} = 2 ]
外接圆半径:
[ R = \frac{c}{2} = \frac{10}{2} = 5 ]
题型二:结合正余弦定理解题
例题2:在△ABC中,已知a=4,b=5,∠C=60°,求其外接圆半径。
解析:
首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边c:
[ c² = a² + b² - 2ab\cos C = 4² + 5² - 2×4×5×\cos 60° = 21 ]
[ c = \sqrt{21} ]
然后利用外接圆半径公式:
[ R = \frac{c}{2\sin C} = \frac{\sqrt{21}}{2\sin 60°} = \frac{\sqrt{21}}{\sqrt{3}} = \sqrt{7} ]
题型三:综合应用
例题3:在△ABC中,已知a=7,b=8,c=9,求其内切圆半径。
解析:
首先利用海伦公式求出面积A:
[ s = \frac{a+b+c}{2} = \frac{7+8+9}{2} = 12 ]
[ A = \sqrt{s(s-a)(s-b)(s-c)} = \sqrt{12×5×4×3} = 12\sqrt{5} ]
然后利用内切圆半径公式:
[ r = \frac{A}{s} = \frac{12\sqrt{5}}{12} = \sqrt{5} ]
总结提升
- 熟记内切圆半径和外接圆半径的计算公式,理解其推导过程。
- 在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工具。
- 对于直角三角形,要善于利用其特殊性质简化计算。
- 注意区分内心和外心的位置特征,避免混淆。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外接圆半径的计算方法。在高考中,这类题目往往需要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察,因此,除了记住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几何原理,这样才能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