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鸡:300年非遗秘籍大公开!
德州扒鸡:300年非遗秘籍大公开!
德州扒鸡,这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的美食,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据传,德州城西贾健才烧鸡铺的贾掌柜在一次意外中,因小伙计睡过头导致一锅鸡煮过了火,却意外发现了这种独特的烹饪方法。经过改良,这种独特的扒鸡制作工艺逐渐流传开来。
独特的制作工艺
德州扒鸡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选材到最终成品,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首先,选用的是鲁北特有的大尾花鸡,以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为主料,确保肉质鲜美。宰杀退毛后,需要进行独特的造型处理:将鸡的左翅从脖子下刀口插入,使翅尖从嘴内侧伸出,右翅也别在鸡背上,两大腿骨用刀背砸断并交叉,形成“猴子鸳鸯戏水”的造型。
接下来是上糖色环节,用炒好的糖色加水调匀后涂抹在鸡体上,然后在八成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金黄色。最关键的一步是煮制,炸好的鸡体需要在特制的卤水中煮制6-10小时,期间保持90-92℃的微沸状态。卤水中含有大茴香、桂皮、肉蔻等多达16种香料,这些香料的完美配比是德州扒鸡独特风味的关键。
文化传承与历史地位
德州扒鸡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1702年,康熙帝南巡时品尝了德州扒鸡,龙颜大悦,赐名为“御用扒鸡”,从此成为宫廷贡品。在民间,德州扒鸡同样享有盛誉,曾作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享用。五十年代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曾多次在德州选购扒鸡带给毛主席,使其名声大振。
2010年8月,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动了扒鸡的产业化发展。2024年,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德州扒鸡,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承载着300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山东“三宝”之一,与西瓜、金丝枣齐名。
这道历经300年传承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它不仅是山东德州的骄傲,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美食文化,让德州扒鸡的香气永远飘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