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教授详解:他汀类药物使用全攻略
李建军教授详解:他汀类药物使用全攻略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物,尤其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然而,如何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既确保疗效,又减少副作用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给出了明确建议。
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如此重要?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增加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基于他汀类药物确切的降脂作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如何确定自己的降脂目标?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应根据个体心血管病危险程度设定LDL-C目标值:
- 超高危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存急性冠脉综合症、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等):LDL-C目标值<1.4 mmol/L
- 极高危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靶器官损害、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LDL-C目标值<1.8 mmol/L
- 高危患者(如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合并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等):LDL-C目标值<2.6 mmol/L
- 中低危患者:LDL-C目标值<3.4 mmol/L
他汀类药物使用有哪些常见误区?
随意增加剂量:很多人认为剂量越大,降脂效果越好。实际上,他汀类药物剂量每增加1倍,降脂效能仅额外增加5%-7%,而不良反应却显著增加。因此,建议严格按照标准剂量使用,不能擅自增加剂量。
服药时间随意:HMG-CoA还原酶在夜间最为活跃,因此不同他汀类药物的服用时间有讲究。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的半衰期较长,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服用;而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则需要在睡前服用。
忽视药物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需谨慎,与葡萄柚汁同服会增加血药浓度,与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合用需减少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不当:糖尿病患者应首选匹伐他汀,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需谨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阿托伐他汀,老年患者则需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什么?
定期监测肝功能: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用药初期需在1-3个月内进行首次肝功能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确定后续检查频率。
关注肌肉症状: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肌痛、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若发现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特定食物同服:葡萄柚汁会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增加血药浓度,应避免同服。
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药。同时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他汀类药物对降低血脂和保护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肌梗死。患者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停药。特别是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需将血脂控制在更严格的水平。患者不应仅凭一次检查结果就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