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教授教你稳住秋天血糖
杨小红教授教你稳住秋天血糖
随着秋风渐凉,糖尿病患者又到了需要特别关注血糖的时节。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杨小红分享了四个简单实用的中医妙招,帮助糖友们在秋季稳住血糖,享受健康舒适的季节交替。
饮食调节:少苦多酸,生津护阴
秋季饮食调养的关键在于生津护阴。中医认为,酸味食物可以生津,而适量的苦味食物则能坚阴泻火。糖友们可以适量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酸梅汤等,同时搭配少量苦味食物如苦丁茶、苦荞茶,以达到平衡血糖的效果。但需注意,苦味食物多偏寒性,不宜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
吞津液:自然养生法
吞津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津方法。无论是运动后还是日常生活中,当唾液分泌增多时,不妨尝试内吞唾液。唾液中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如淀粉酶、溶菌酶和黏蛋白等,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杀菌护胃,增强身体免疫力。
细嚼慢咽:吃出健康好血糖
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能让人享受食物的美味,还能有效促进唾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口腔内的津液量。建议每口饭至少咀嚼36下,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这样既能帮助消化,又能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慢”运动:适度锻炼控血糖
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内收,适合进行以“慢”为主的运动。糖友们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乒乓球等低强度运动方式,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不会因过度运动而引发身体不适。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进餐后1小时左右,这样既能促进食物消化,又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上述四大妙招,杨教授还特别推荐了一款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复方黄芪粥”,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用于日常调养。这款粥由黄芪、桃仁、桂枝、生姜、大枣、炒白芍和粳米熬制而成,具有补气益气、养血活血、温经通脉等功效,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为什么秋季需要特别关注血糖管理?根据正常人的血糖标准,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9~6.1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 mmol/L。而秋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措施。
通过这些简单实用的中医方法,糖友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的秋季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仍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