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年味|扫尘焕新,好客迎宾!来齐鲁大地 体验地道中国年
寻年味|扫尘焕新,好客迎宾!来齐鲁大地 体验地道中国年
2025年春节,我们将迎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那么过年,过的是什么?什么是中国年味?山东各地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年俗呢?从腊月廿三开始,大众新闻客户端每日推出一期“非遗里的山东春节”,带您一起寻年味儿。
北方小年过罢,就迎来了“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北方唤作扫房,南方称为掸尘。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华夏先民便已有了春节扫房掸尘的习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又被赋予“除陈布新”的含义,寓意着将一切疾病、厄运、晦气统统扫出门,祈求新年迎福纳祥、吉祥安康。
老一辈人手中由高粱秸秆精心扎制的笤帚,便成了扫尘除垢的得力助手。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的徐记笤帚,历经几代“守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六步扎绑技艺。匠人们更将饱含吉祥寓意的中国文化元素,如葫芦、红果、中国结等,巧妙地与笤帚组装拼接,使其成为传递年味儿与美好祈愿的载体。轻拂之间,皆是岁岁平安的祝愿。
拥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被誉为黄河文化独特注脚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亦在此刻一展“身姿”。凭借着其热烈绚丽的色彩和抽象丰富的纹样,编织起一代代齐鲁儿女关于家的记忆。每一次用它拂尘、擦拭,都是与古老文化的一次深情对话。
说完了拂尘工具,再来说说那些被“擦亮”的老房子们。垒石为墙,覆草为顶,厚实的房脊下,草絮轻轻摇曳,既显厚重古朴,又充满灵秀之气,宛如童话世界。这就是胶东半岛独特的民居建筑——海草房。
与内陆的建筑技艺不同,海草房有一项独特的制作手艺,称为“苫”。挑选形状大小统一的海草,理顺扎捆成圆形,用竹竿举上去,一层层压在房顶上,麦秸海草用力挤压,贴合紧密,足以抵御风浪雨水。从备料、砌墙、苫顶……好的苫房师傅手艺精湛,不需要加固材料,不需反复修缮,建成便可屹立百年。上千年间,它为渔民遮风挡雨,在蓝天碧海间,见证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奋斗。
潍坊青州市井塘古村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也是当地的一张珍贵文化名片,那就是石砌房的建造方法。工匠们就地取用当地的青石,用最原始的手工技艺,建造出既保暖又避暑的石头房屋。明代景泰年间,吴氏三祖在此建起了第一批石屋,五百多年过去,这项技艺却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房子都顺应地形而建,与山势完美融合,石块间错落有致,缝隙间用铁片石片细心填补,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房屋装饰也别具匠心,门枕、挑翅和通气孔上,雕刻着菊花、梅花鹿、铜钱等图案。石砌房里蕴藏着很多民间智慧,也融入了村民祈福纳吉的心愿。
作为山东历史的“活页”,极具特色的老房子们,正以其昂扬向上的澎湃脉动,向世人们诉说着“守艺人”的匠心精神。
齐鲁大地,处处是文旅盛景。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四廊一线”串起齐鲁文化精华,打造沉浸体验。“千里山海”自驾线路,带你追逐诗和远方。“国秀·琅琊”演艺,让千年文明重现光彩。
威海烟墩角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淄博周村古商城跻身5A级景区。这片热土已拥有5处世界遗产,还有812家博物馆静待探索,1228家A级景区恭迎八方宾客。在这里,文旅融合的脚步从未停歇,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春将至,齐鲁大地年味渐浓。我们准备了最地道的年俗,最诚挚的问候,还有最热情的款待。来山东过大年,看非遗表演,品地方美食,体验最浓郁的齐鲁文化。好客山东,期待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