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感季:如何正确打喷嚏?
秋冬流感季:如何正确打喷嚏?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正确的打喷嚏姿势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病毒传播。根据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和浙一全科·科普的建议,在打喷嚏时不要捏住鼻子,避免对着人打喷嚏,注意体位以减少身体损伤。最科学的方式是在打喷嚏时抬起手肘,弯曲手肘,用手肘的衣袖内侧遮挡口鼻,这样能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记得打完喷嚏后立即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
为什么需要正确的打喷嚏方式?
打喷嚏是一种强烈的呼吸道反射动作,可以将鼻腔和喉咙中的异物、病毒和细菌排出体外。但是,如果不注意打喷嚏的方式,可能会带来以下危害:
传播疾病:打喷嚏时会喷出大量含有病毒和细菌的飞沫,如果直接用手遮挡,病毒和细菌会残留在手上,容易传播给他人。
损伤身体:用力打喷嚏可能会导致眼部充血、耳膜受损、喉咙疼痛等,甚至可能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污染环境:如果打喷嚏时不加遮挡,飞沫会散落在周围的物体表面,增加病毒和细菌的存活时间,污染环境。
正确的打喷嚏方式:
用纸巾或手帕遮挡:打喷嚏时,可以用纸巾或手帕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使用后及时丢弃纸巾,并将手帕清洗消毒。
用手肘遮挡:如果没有纸巾或手帕,可以用手肘遮挡口鼻。手肘接触口鼻后,病毒和细菌不易传播到其他物体表面。
转头打喷嚏: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时,可以转头朝向无人的方向,避免直接对着他人。
及时洗手:打喷嚏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除了正确的打喷嚏方式,还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流感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5.25%漂白水与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后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5.25%漂白水与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邻近各处,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挤逼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高危人士在这些地方逗留时可考虑佩戴外科口罩。
让我们从正确的打喷嚏方式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预防流感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