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共享床位 让医生跟着患者跑 资源下沉 解决看病难顽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共享床位 让医生跟着患者跑 资源下沉 解决看病难顽疾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news.cctv.com/2024/11/03/ARTIW2ycFghhYqPvOVXTDaXC241102.shtml

在一些城市大医院,住院床位常出现供不应求,患者入院需要排队等待等情况。如何将有限的床位资源最大化利用起来,缩短患者入院等候时间?近年来,北京、四川、重庆等地试点“共享床位”管理。

合理调配 改善科室间“闲忙不均”现象

什么是“共享床位”?所谓“共享床位”,就是指医院哪里有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让医生跟着患者跑,让各科室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早在2014年便实行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是全国最早探索“共享床位”管理模式的医院之一。在这里,记者见到刚刚做了肠道手术的曹先生,他本来应该住在胃肠外科所在的5A病区,但由于床位紧张,医院就把他安排到了肾脏内科所在的13A病区。

患者曹先生的妻子表示,虽然最初担心不同科室的护理可能不适应,但实际体验非常好。到13A病区查房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早早到来,服务非常到位。医院介绍,曹先生所在的13A病区共有56张病床,其中部分床位为肾脏专科优先使用,剩余为机动床,由住院服务中心统筹调配。

为缓解患者住院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成立了入院服务中心,负责统一调配全院床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郭应强表示,医院设立了综合病房,将一部分病床放在一个中间区域,类似于一个资源池。当某个科室的病人较多、资源紧张时,综合病房就会倾向于该专科来收治病人。

如何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要想发挥“共享床位”的作用,“医生跟着患者走”是关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了主诊医生负责制,从查房、查体到写病历、开医嘱等,都由主诊医生全程负责这些跨科室“借床”患者的治疗。白血病患者樊先生虽然住到了心内科,但他的主治大夫仍然是血液内科医生张宇尘。

患者樊寿健表示,医生每天都会来查房,检查身体状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医师张宇尘表示,虽然需要多走一些路,但诊疗标准完全不变。

患者的护理工作由谁负责?

一般来说,“借床”患者的护理工作由所在病区的护理人员统一管理。为保证护理质量,各试点医院在跨科收治患者的病区,对护士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让每一位护士朝着“全科护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表示,需要提升护理人员跨病区接收和照护病人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通科护理能力。此外,为了应对“借床”患者出现危急重症,部分医院还成立了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保障每一个病区出现危重病人的时候,都能够获得快速的及时的规范的急救治疗。

医疗资源下沉 解决医院之间“闲忙不均”

眼下,不少有条件的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共享床位”管理制度。然而专家认为,“共享床位”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但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住院难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数据显示,我国的病床资源并不少。2023年末,全国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了7.2张,而美国每千人口床位数为2.8张,英国为2.4张。

床位紧缺存在结构性问题,2023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79.4%,其中三级医院为91%,二级医院为74%,一级医院为54%。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一床难求,越到基层病床使用率越低。所以,要从根本上缓解住院难,就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行分级诊疗,既要解决科室之间的“忙闲不均”,也要解决医院之间的“忙闲不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表示,要充分实现分工合作,通过紧密型的医联体,通过一二三级不同医院各司其职,把病人分散到各级医院去,而不能都淤积在三甲医院。要让小病、常见病更多地下沉在基层,这样才能够解决整体看病难的顽疾。

床位统一管理政策应双向扩展

专家建议,床位统一管理政策应向“入院前”和“入院后”双向扩展。“入院前”扩展即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将术前检查项目纳入住院医保支付范围,实现非必须住院的术前检查项目在门诊完成,缩短术前住院日;“入院后”扩展即增强医联体上下转诊力度,切实保证术后康复、慢性病维持等患者的顺利下转,提升三级综合医院床位使用效率及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